但是既然屬於經製之師,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不能私人化。具體表現在,每一支軍隊不能由某一派係獨占。
總體上來說,這些軍隊都屬於周夢臣一派,但不要以為編練新軍,這些浙軍,閩軍等軍隊之中,就沒有派係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會有分化抱團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謂黨中無黨,帝王思想,派中無派,千奇百怪。
當然了,軍隊剛剛建立各種派係還出於萌芽狀態。可以分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從大同跟隨周夢臣,戚繼光南下,用於組建新軍的,這些人不多,但是多處於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來的抗倭武裝,被編練到新軍之中,特點是,他們之前都有各種各樣的正式非正式的頭銜,在當地或者朝廷,有各種各樣的關係,並不是太單純的。這也是讓朝廷與當地士紳放心的辦法。不可能全軍上下都聽命於周夢臣。否則很多人睡不著覺。隻是這些人不怎麼占主流。並不是因為戚繼光排擠他們,而是能力問題。這些人號稱抗倭有功的人,其實能力都很有限,否則也不會讓倭寇放肆到如此地步。還以為自己是有功之臣。戚繼光雖然不刻意針對他們的。但是以軍中能者上,劣者下的規矩。
這些人成不了什麼氣候。
而第三派,就是從軍派。也就是在戚繼光征兵之後,原本沒有什麼背景,甚至可以說是普通百姓,然後一仗仗打上來的將領們。而義烏人就是這一派裏麵的小團體。
戚繼光基本上以各色摻雜,不會讓任何一派獨立占據某一支軍隊,即便損失一些戰鬥力也必須這麼做。
而今卻不一樣了。
吳惟忠這一次的任務太重要了。之前的種種就不重要了。隻要能打勝仗,怎麼都行。至於打贏之後,再安置也不遲。
戚繼光說道:“沒有問題,你看重那一支軍隊,可以成建製的調入你營之中。”
吳惟忠後退行了一禮,說道:“先生,沒有問題了。”
戚繼光聽了,五味雜陳。
戚繼光年紀尚輕,沒有收弟子的想法。但是並不代表戚繼光就沒有弟子了。
戚繼光在軍中訓練士卒,同樣也訓練將領,對於很多將領,特別是從最底層提拔上來的將領,更是勞心勞力,一點點的傳授軍事知識與思想,甚至為了專門傳授這些人,他在軍中還自己編了一些小冊子。作為軍中教材。
這也是戚繼光軍中,有很多如吳惟忠這樣的將領脫穎而出的原因。
可以說,凡是這些從最下麵能爬上來的將領,都可以說是戚繼光的弟子。
戚繼光有沒有收弟子的想法,自然是有的。
在曆史上的戚繼光或許沒有這個想法,但是而今的戚繼光卻一定有,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是周夢臣的弟子,身份與地位不一樣了。
周夢臣做了很多事情,但依舊沒有改變大明文貴武輕的事實。一個大儒遠比一個名將有地位,戚繼光打過這麼多仗,而今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社會地位上,未必比得上一個大儒。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真正有本身的人都會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要說戚繼光,就是俞大猷也在儒學上下功夫,似乎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讓別人看自己,不是單純的將領,而是儒將。隻是俞大猷的研究,當時沒有人注意,也就是後世人研究俞大猷的時候順便看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