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收場(1 / 2)

第五十五章 收場

嘉靖的語氣之中,略帶譏笑之意。

怎麼收場。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周夢臣難道還想收場?嘉靖對太子妃這無知蠢婦,居然做出如此決斷。與他死去了兒子,簡直是天生一對,蠢的驚人。

說實話,嘉靖對於完全失控的局麵,連最壞的打算就已經有了。比如,周夢臣為今日之曹操。他也是理解。隻是,周夢臣還想收場?

周夢臣不知道什麼叫作開弓沒有回頭箭。他難道不知道,一不做,二不休。

周夢臣今日的作為,已經大大的冒犯了皇權。是的,太子妃是蠢貨。畢竟大明選皇後從來是從小門小戶選的。這就讓皇後的政治覺悟不高。

這是大明皇後太後的通病。

如同弘治皇後,她如果政治覺悟高,也在選嗣位皇帝的時候,弄得自己裏外不是人。最後晚景淒涼之極。而曆史上萬曆的生母李皇後,也不會聽風就是雨,讓高拱回家。雖然張居正變法很成功。但是張居正當時的權力,的確是超出了首輔權限了,威脅到了君權。

太子妃也是如此。

太子妃從來沒有在一個皇帝角度看事情。她僅僅想將一切維持原狀。等孩子長大就是了。

至於什麼製衡,是前朝的事情,她根本沒有多想。

但是嘉靖卻相信,每一個成年皇帝,都不會忍受當這樣一個皇帝的。

周夢臣做下此等事情,還想收場,隻要他朱家還是皇帝,這一年事情就收不了場。

而且周夢臣說收場這一件事情。反而正說明了周夢臣之前說的,他沒有別的心思,即便有別的心思,也僅僅限於當一個全權臣,而沒有別的心思。

所以,嘉靖這才答應下來。

周夢臣說道:“英國公與成國公作亂。當罷其爵位,下詔獄論處,當召回豐國公為樞密院使統領京營。京營有此亂,當宣邊軍忠良之軍補充京營。京營則分出一部分軍隊,出外戍邊。”

“江南新法履行不利,當派重臣除外督查之,臣以為高拱合適。”

周夢臣深吸一口氣,說道:“明年,臣也會致仕還鄉。請陛下放心,臣對大明忠誠之心,天日可鑒。”

周夢臣這一句話,卻是實話。

有人說,隻要我掌控發鈔權,就不在乎誰有政權。周夢臣是,隻要整個天下在我的規劃之中,就不在乎誰做皇帝。

可以說未來十年之內,皇帝對內閣幹涉權力是最低的。而張居正也不是白給的。可以說張居正卸任之後,留給下一任的是一個權力極大的內閣。

而權力這東西沒有人嫌多。

下任不管是那一任首輔,都會下意思把持這樣的權力。

這與皇帝英明與否無關。

如果皇帝強勢,如嘉靖一般,頂多是壓製住內閣,也未必能撼動內閣根本。就好像嘉靖一朝,嘉靖強勢不強勢?但是內閣權重,大部分都是楊廷和定下來的。

嘉靖也隻能幹涉內閣人選上下大功夫,在內閣內部形成製衡,但是他沒有能力將楊廷和的製度全部廢除,將嘉靖朝的內閣,變成成化弘治年間的內閣。

同樣的問題,周夢臣當初的選擇,就注定了。他隻能做改良,不可能將大明給推翻了。所以他想要的就是文官地理想狀態,那就是聖天子垂拱而治。

嘉靖的思路是舊的,在他的思維之中,權臣除非篡位,否則都會被清算的。霍光的下場,已經說明了一切。

而周夢臣的思路是新的,在他看來,晚明時期,就是臣權越來越重,君權越來越輕。如果萬曆也不會躲起來這麼多年。隻是沒有新的思想領導這樣行為,最後形成了朝局的癱瘓。

周夢臣退下來之後,並不是不做事了。他可以用更多的精力與心力投入到其他地方,比如新政治思想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