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君臣(1 / 2)

第六十八章 君臣

“學生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才來請教老師。”萬曆說道。

周夢臣說道:“你不是已經有了解決辦法了嗎?不然張四維是怎麼死的?”

張四維案,乃是萬曆十幾年的事情了。

也是萬曆登基之後的立威之戰。

其本質上是在晉商有了更多的錢之後,其他向其他領域滲透。張四維不僅僅想要搶奪申時行的首輔之位,還想將周夢臣與張居正兩代的改革扭曲一些。

雖然說周夢臣的很多改革為發展工業打掉了障礙。但是不管是周夢臣,還是張居正的改造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限製資本的因素。

比如周夢臣對最底層的保護。

這固然限製了一些封建地主對底層百姓的剝削,但也限製了一些新興的工廠主對底層百姓的剝削。資本的擴張雖然是殘酷的。但是在大明的思想氛圍之內,卻不能將工人當成工廠運行的消耗品。

如是等等。

特別是對金融方麵的控製,與大量征稅。

讓很多商人都不舒服。

而晉商是站好隊,迅速發展起來,成為第一商幫。甚至朝廷上一直有代言人。先是楊博,後世張四維。產業遍布天下,北至莫斯科,南至印-度,似乎東半球都有晉商的生意。甚至在海麵之上,還有自己的力量。

萬曆與張四維之間的鬥爭,不僅僅是君臣之間的爭鬥,也是現有秩序麵對資本家的挑戰。

好在大明整體上都是偏保守的。周夢臣的變革已經很激進了。而今大明而今威震四方,大部分百姓都覺得,不需要繼續變法了。

張四維才算是失敗了。

以至於蒲州係被分割。而今晉商已經之前的晉商已經不一樣了,之前的經晉商的核心是蒲州係,而今的晉商核心是大同係。

萬曆皇帝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能做到的事情,而今卻未必能做到了,朝廷每年能夠動用的錢財,一兩千萬兩。但是大明境內有這個實力的商幫,不少於十個。而因為海外開拓,不知道多少人發財了。但是朝廷卻有了巨大的財政黑洞。甚至已經有幾個人試探鑄幣權了。”

“這個局麵,朕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讓萬曆感覺苦惱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滔滔大勢。

民間越來越有錢,朝廷越來越沒有錢。而且新興的資產階級與原來的士紳有很多地方都有重合的地方。而大明開始南征北戰,無往不利。但是都是要燒錢的。

萬曆感到痛苦的問題是,如果不對外開拓。人口滋生,特別是在醫學發展極快的情況下,之前每家孩子都有好幾個夭折。但是而今卻少了許多。

人口潮出乎意料的來了。

萬曆不對外擴張,不移民。很可能就要將錢花在賑災與平叛之上。但是如果對外移民。不加以掌控的話,大明對南洋的管理就會失控。

而今南洋已經形成了很多豪強勢力,但是不管怎麼說,南洋還是有朝廷的。

如果完全不管,海外領地很有可能變成獨立王國。

但是這一切都做了,都是需要錢的。

萬曆也承認,海外擴張給朝廷帶來了收益,否則大明財政不會有近兩億兩之多。然而,麵對龐大的開支,這兩億兩也不夠用。

維持這種投入,就必須從其他方麵搞錢。

就如周夢臣當初那樣搞國債。

但是情況不一樣了。

當年周夢臣搞國債,周夢臣隨時有賴賬的實力。但是而今萬曆就不一樣了,經過周夢臣的折騰之後,皇帝的權力是在縮小的。而與此同時,各方麵對內閣滲透是加大的。

萬曆一不小心就能搞成債台高築了。

而且以大明朝廷的財政結餘,是完全還不起錢的。因為花錢隻會越來越過癮,根本留不下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