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章 晏平郡主(1 / 2)

聽了衛揚的建議,秦謐未置可否,隻緩緩搖著扇子淡淡道:“《孫子兵法》中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說到此處,哢的合上扇子,看著麵前的一幹大臣:“朕覺著衛大人的話有些道理,能夠以和親來解決同東胡的事,這也算是兵不血刃吧。”

言罷,身為丞相的寧遠口中噝了聲。

秦謐望之,問:“丞相有異議?”

寧遠做禮,即便麵前的年輕人是他的女婿,也是他的君王,所以他對秦謐畢恭畢敬,微微垂首道:“皇上,臣是這樣想的,這個時候再提和親,會不會讓東胡覺著我朝是懼他才會和親的?臣的意思,和親倒也成,可眼下不是最好時機。”

秦謐蹙眉不語,似乎在考量這件事的利弊。

衛揚冷笑下,出言駁斥:“丞相大人此言差矣,若論兵力,我大兆何來懼他東胡之說?之所以不想交戰,是顧念孝慈太妃之因。”

孝慈太妃,即秦謐的生母,原昭王王妃,她本是東胡公主,當初就是以和親的形式嫁給昭王秦穆的,後病故,秦謐登基,曾有人提議將其追封皇太後,秦謐沒有同意,嫡母竇氏健在,追封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後,怕與竇氏生嫌隙,在宮中,你甚至不能小覷一個宮女太監,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也就更不敢小覷竇氏,還因為他覺著有人提此建議,怎知不是故意離間他和竇氏呢,最後,秦謐下旨追封生母為孝慈太妃,按律,“孝慈”之類封號,如孝慈太後孝慈皇後等等,隻適合過世的帝王之母之妃嬪,秦謐追封生母孝慈太妃,已經是對地下母親最大的告慰。

而衛揚的意思,在場的大臣都明白,東胡乃為孝慈太妃的娘家,是親戚,能夠和氣解決的,就不宜動武。

可寧遠不這樣想,他冷笑下:“衛大人,即便孝慈太妃在世,東胡如此行徑,孝慈太妃隻怕也會拍案而起。”

衛揚最厭惡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對其怒目而視:“丞相難道不知,如今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兩國交戰,打的不單單是君王的決策、將帥的智謀和兵士的勇武,還有錢財,倘或出兵伐敵,將士們的吃穿用度,馬匹車輛等等等等,哪一方麵不需要大量的銀錢,而今江南漲水,西北幹旱,百姓流離失所,能不交戰即不交戰,省些銀子賑濟災民不好麼?”

他一番話說完,寧遠一轉身,亦是橫眉立目:“衛大人,皇上治國有道,你卻把我大兆說得體無完膚,你這是在忤逆皇上!”

衛揚深感委屈,奈何口舌上不敵寧遠,給他這話堵的啞口無言,怔忪的看向秦謐。

秦謐仍舊輕輕搖著扇子,默然不語。

這時張懷安伸出雙手壓了壓:“丞相,衛大人,皇上宣召你我,是為了解決東胡之危,不是讓你們在此像個街頭婦人吵架來了。”

寧遠位及丞相,更是皇帝的嶽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衛揚追隨皇帝多少年,出生入死,功不可沒,張懷安乃文德殿大學士,品秩不如寧遠和衛揚高,但他身份特殊,其職責是協助皇帝批閱奏章、起草詔書,與皇帝朝夕相處關係密切,更因為張懷安素來看不上寧遠,又不好單獨隻罵寧遠一個,寧遠再不濟也是皇帝的老丈人,所以他不分軒輊的將寧遠和衛揚各打五十大板,一起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