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集團的改造團隊開始緊急工期。
24小時不眠不休,從配套最好的設備調試,到國際最嚴苛標準的防護服。
再到全球最高標準的隔離防護體係。
這三天時間,揚帆集團的施工團隊和調試團隊,將這棟六層小樓的內部,完全變了個樣子。
其中三到六層,都是住院病區。
一層和二層,則是實驗、手術區。
楊錦瑟明明是高層管理人員,卻還是經常去一線,時刻盯著工期,這幾天也是加班加點,沒休息好。
下麵團隊看到楊錦瑟這大領導都來了,更是不敢偷懶,一秒鍾都不敢耽擱。
最終,三天時間,工期全部完成。
楊錦瑟頂著一點黑眼圈,看著沈浪笑道:“幸不辱命,完成任務了,每一個隔離病區,都是我親自盯的,保證不會讓病毒傳播到你身上。”
沈浪沉默了一會兒,道:“辛苦了。”
楊錦瑟燦爛一笑,仿佛這幾天的辛苦都有了回報,道:“有你這句話,我就不辛苦呢!”
接下來,沈浪便進入了忙碌狀態。
首先是專家團隊來了,國家防疫總辦從全國各處調遣了相關專家總共二十餘名,精幹護工力量,助理人員總共八十餘名。
總共這一百人的團隊,入駐到這棟六層的建築物當中。
與此同時,乘坐專門的飛機或者隔離高鐵車廂,趕來的近百名有代表性的傳染病人,也入住了這層六棟樓的病區。
整支團隊,在沈浪的指揮下,開始了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工作。
這些專家們,普遍年齡都在四五十歲,初來乍到,看到項目主持人竟然隻有二十歲出頭,不由得有些別扭。
可隨著沈浪一個接一個的工作會議安排下來,眾人都被沈浪的專業素質、井井有條性、老練程度、豐富的指揮經驗所折服了。
等他們私下打聽了一下沈浪之前的經曆後,便一個個都恍然大悟了。
能指揮著團隊研究出那麼多課題,還帶著津市醫科大學的團隊做出首例植物人這種輝煌業績的人,也難怪有這樣豐富的指揮團隊經驗了。
眾多專家定了心,和沈浪統一了思想。他們本身選擇來這裏,也是認可了沈浪的這份治療方案來的。
在隨後的時間裏,沈浪也參考了專家們的意見,並且針對性的根據病人的實時反饋,不斷的修正,完善著這份項目計劃。
這些天,沈浪幹脆就和專家們一起。
吃住都在這棟六層小樓裏,連家都不回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便是二十天之後。
這段時間,傳染病重災區,已經不隻局限在石省了,而是朝著周邊省份擴散開去。
由於飛機,高鐵,大巴車等交通運輸工具的便利性,這種病毒也靠著攜帶潛伏期人群,有擴散到全國各地的趨勢。
幾乎每個省份,都發現了幾例疑似病人。
……
市醫學會,譚靖雅抽空,看了眼網絡上的評論。
光從網友留言的字裏行間,就能感受到網友們的急迫、恐慌。
“國家現在還沒有治療辦法出來嗎?之前不是還出來一個抗病毒藥物嗎?現在怎麼連藥物都聽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