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二度行刺(1 / 2)

夜半,驛站內靜悄悄的,仿佛裏麵的人都睡下了。

唯有一間屋子裏,隱隱滲出幾許燭光,映照在窗戶紙上。

在這間屋內,趙弘潤與此間驛長何之榮一邊弈棋,一邊交談著。

他們聊的話題是,因為趙弘潤向來不喜歡空談學問,他不需要一些誇誇其談的老儒生教他禮法、王道,趙弘潤想聽的,是那些具體的策略。

不過在聽趙弘潤提出這個話題時,何之榮不由地苦笑起來,連連擺手說道:“鄉下士紳,豈敢妄言國事?”

聽聞此言,趙弘潤笑著說道:“無妨,就當是兩個****閑著無事嘰呱一陣。”

何之榮猶豫了好一陣,在趙弘潤幾次三番催促下,這才開口說道:“既如此,肅王殿下可莫要笑鄙人見識短淺。……鄙人愚見,若我大魏要強盛,須內外安定。”

“唔。”趙弘潤不置褒貶地應了一聲,畢竟這種言論前的開場白,他並不是很感興趣。

“先說內安,鄙人以為,調和百姓、平民兩者間的關係尤為重要。”

正要落子趙弘潤瞥了一眼何之榮,心中稍稍有了些興趣,聞言問道:“如何調和關係?”

何之榮頓了頓,低聲說道:“給予平民或有可能成為貴族的希望。”

“……”趙弘潤眼眸閃過絲絲詫異。

事實上,魏國國內平民與貴族兩者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兩點,其一,貴族對平民的壓迫,其二,平民對貴族的嫉妒心。

而這兩點所導致的,就是平民對貴族的敵意。至於反過來,貴族對平民能有什麼敵意?後者根本無法進入前者的眼界。

因此,緩和平民與貴族兩者間矛盾的根本途徑,就是設法減少平民心中的怨氣。

而何之榮所提出的那招,著實是一條非常高明,但也非常狠辣的策略。

要知道,絕大多數的人隻有在萬分絕望的情況下才會鋌而走險,隻要給予他們一些希望,就能很好地駕馭他們,引導他們。

朝廷的科舉,不就是給寒門與貧戶子弟開了一扇通往仕途的方便之門麼?

不可否認,事實上魏國朝廷早已在逐步提高平民的地位,比如兩三年一回的科試,在鄉試時何止數萬人,可是鄉試刷掉一部分、郡試再刷掉一部分,以至於到了會試,趙弘潤當年監考會試時,就隻有兩千六百餘人,而這些人中,絕大多數仍然會被刷下來,最終隻留下寥寥一兩百人,有機會步入仕途。

這是何等懸殊的比例。

然而,卻沒有一個寒門與平民子弟對此報以不滿,爭先恐後湧向科試,為何?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能晉升為朝廷官員、躋身於上流社會的希望。

因為在沒有科舉的時候,仕官是需要舉薦的,而舉薦人是哪些人?貴族、望族、鄉紳,這些人幾乎隻會推舉與自己有關係的人,寒門子弟與平民子弟幾乎沒有什麼機會,除非是用拜師、婚娶的方式,與那些人搭上關係,否則仕途對於他們而言難如上青天。

正是這種舉薦製的當官方式,曾讓一些想入仕途卻無門路的飽學之才,喝醉酒閑著沒事就罵朝廷,用詆毀朝廷來宣泄心中的不滿。

而如今的科試,隻是給了他們一些希望,卻牢牢地抓住了這類人群的心。

正因為如此,趙弘潤才暗道何之榮那招,是非常高明,但也非常狠辣的一招。

僅僅隻是一句話,趙弘潤便感覺眼前這位何驛長,著實是一位頗有遠見的人才,實在想不通這樣的人才為何會屢次被科試刷下來。

不過仔細想想,鄉試、郡試、會試那些考題,都是刻板教條式的,有才識的人被刷下來,這也並不奇怪。

說句不客氣的,哪怕讓在外獲得了兩場戰役的大捷、在內又將冶造局擴大到如此規模的肅王弘潤,讓他去參加科舉看看,說不定連第一輪的鄉試都過不了。

畢竟考題是死的,人是活的,那寥寥幾道題,並不足以以偏概全,證明一個人是否有學問、有本事。

然而,就在趙弘潤見獵心喜,準備與何之榮深入探討一番時,他忽然聽到屋子外傳來啪嗒一聲輕響。

何之榮舉著棋子正要落子,而趙弘潤端著茶杯正在喝茶,兩人不約而同地望了一眼窗戶,隻可惜那扇窗戶用窗戶紙糊住了,根本瞧不見外麵究竟是何情況。

“真是好大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