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北宮玉與樊氏一族(2 / 3)

果不其然,相氏一族的首領相鱳立刻派人打探,試圖截下這批軍備。

在北宮玉與他手下黑鴉眾的操控下,成功地讓樊布與相氏一族的戰士碰上了麵。

當看到相氏一族的戰士居然試圖吞沒本該屬於他樊氏部落的贈物時,樊布大為惱怒,調來了幾千名戰士,打敗了相氏一族,奪取了那五百套軍備,並興高采烈地將其運到了閬中。

得知軍備運到後,老族長樊烈歡喜地親自出城觀瞧。

在此期間,樊布將相氏一族試圖截留他們這批軍備的行為,告訴了父親樊烈,讓後者頗為不渝。

樊烈罵罵咧咧地咒罵了幾句,對兒子樊布說道:“無需理睬,相鱳也不過是一個懦夫而已,他豈敢公然挑釁我樊氏一族?”

說罷,樊烈就去打量那五百套軍備了。

雖然這五百套魏卒軍備,其實隻是商水軍淘汰下來的,但不可否認魏國鍛造的軍備就是質量優秀,比如鐵質的甲胄、盾牌、頭盔,哪怕有諸般刮痕,但仍能有效地抵擋刀箭。

雖說那些戰刀已有些鈍,但這對於擅長磨製骨刀的巴族戰士卻絲毫不成問題,隻要找塊石頭磨一磨,立刻恢複鋒利。

當然,最最令老族長感到振奮的,還是那五百把手弩,比巴蜀之地慣用的弓箭,威力不知強勁多少。

在親自嚐試過各項兵器甲胄後,樊烈歡喜地又將北宮玉請到了宮殿,盛情款待。

本來,樊烈對北宮玉稍稍還有些懷疑,畢竟不是誰都能誇口贈送五百套軍備的,可是事實已擺在眼前,不容他不信——眼前這個自稱「宮正」的魏人,能力不同尋常,這不,整整五百套軍備,說送就送,並且還在兩個月左右內送達,這大大超乎了樊烈此前對這名魏國商人的估測。

在沉思了一番後,他對北宮玉說道:“我巴國的戰爭不同於中原,鐵質的甲胄過於沉重,不便於我族的戰士作戰,但是貴方的刀劍、手弩,卻希望多多益善。”

北宮玉笑著表示毫無問題。

他豈是真心要與樊氏一族展開軍備上的交易?不過是為了取信於樊氏一族罷了,雖然與樊烈簽訂了交易的名單,但事實上他沒有與後者交易的意思——可能一年之後,樊氏一族已不複存在,這交易的款項,也就毫無意義了。

不錯,樊氏一族,不過是北宮玉打入巴國的一顆棋子罷了。

想到這裏,他信口開河道:“不知老族長需要多少把刀劍、多少手弩?”

樊烈想了想,試探問道:“五千把戰刀,兩千把手弩。”

聽聞此言,北宮玉故作吃驚地問道:“要這麼多?這……請寬限時日讓在下的人籌備,半年如何?”

樊烈心中大喜,不過還是說道:“我知道半年不久,但還是希望先生能更快些?”

“難道貴方要進行戰爭麼?”北宮玉故作吃驚地試探道。

由於北宮玉已通過自己的慷慨取得了樊烈的信任,後者亦不隱瞞他,點頭說道:“我樊氏準備對蜀國用兵。”

鑒於張啟功授意北宮玉要做的,即是挑起巴國的內爭,因此,北宮玉當然不會忘記煽風點火,他故作猶豫地說道:“其實籌備那五千把戰刀、兩千把手弩倒也不難,問題是貴方的道路太艱難,且途中又要經過相氏一族的領地……老族長,在下以為,若想你我雙方的交易長久,我覺得老族長應當知會相氏一族一聲。”

從旁,樊烈的兒子樊布亦幫腔道:“是啊,父親,相鱳那廝太可恨了,這次居然敢試圖截留我樊氏一族的東西,父親,讓我給相鱳一個教訓!”

樊烈麵色陰沉,皺著眉頭說道:“這事先不忙,先派人跟那相鱳說說,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倘若他果真罔顧五姓之情,那我樊氏,亦無需跟他客氣!”

在旁,北宮玉心中微動,思索著該如何挑起樊氏與相氏的內爭,可沒想到就在這時,殿外卻急匆匆有一名樊氏部落的戰士奔入,說道:“族長,巴氏派人求見族長。”

“唔?”

樊烈皺了皺眉,不悅地說道:“巴鷿那小子,不知又要做什麼。”

話雖如此,他還是命人將來人請了進來。

隻見巴氏一族的使者在見到樊烈後,行禮說道:“樊烈族長,我奉巴王之命而來。”

“什麼事?”

“巴王得知,北方的秦國或將派兵攻伐我巴國,懇請族長提高警惕。”

“秦國?”樊烈聞言一愣。

而在旁,北宮玉亦愣了愣。

秦國即將進攻巴蜀,這事北宮玉當然知道,問題是,秦國的軍隊還未出現在巴蜀境內,就連地處巴郡北部的樊氏一族都不知情,何以在南邊江州的巴王鷿卻能得知此事?

想到這裏,北宮玉放棄了挑唆樊氏與相氏內爭的打算,故意出聲道:“秦國啊……”

聽到這話,樊烈驚訝地問道:“先生知道秦國?”

北宮玉聞言笑著說道:“不瞞老族長,秦國乃是我國的手下敗將,不曾想,秦國敗於我大魏之後,居然有意進攻巴蜀。”說著,他信誓旦旦地說道:“雖然在下走私軍備,亦被我大魏所不容,但在下終歸是魏人,若秦國果真試圖進攻貴國,在下當鼎力相助貴國!”

聽了這話,樊烈越發欣喜,對北宮玉也就越發信任。

畢竟,北宮玉講得句句在理,他實在沒有懷疑的理由。

於是乎,在秦國這個威脅下,樊烈暫時放棄了進攻巴蜀的決定,準備召集軍隊對抗秦國的進犯。

原本在樊烈看來,秦國不至於這麼快就打到他巴國,畢竟秦國與巴蜀之間,還隔著地處漢中的「苴國」,可沒想到的是,在七月初,他手下樊氏一族的戰士,竟然打探到了秦國軍隊的蹤跡。

這讓樊烈大吃一驚。

他心中暗想:難道苴國已經被秦國攻陷了?為何苴國不派人向他巴國求援呢?

事實上,因為巴國那「聯苴抗蜀」的戰略,巴族與苴國的關係一向不錯,尤其是當苴國的王漸漸不滿足於作為蜀國的附庸,不希望再年年進貢給蜀國貢品後,巴國與苴國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