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馮雷帶著兩人去賣了幾套衣服,又帶著她們去吃了飯,這才帶著兩人回家。
三人聊著天,不知不覺進村了。回到了從小出生長大的地方馮雷心情大好,馮雷所在的漢水村也並非是偏僻的山村,到漢縣也就二十來分鍾的車程。
但漢水村的經濟卻不景氣,人口也少,不到三十戶人家,卻是一個世外桃源一般的小山村。四季分明。生活雖然艱苦但卻能自給自足。
村裏雖然人家少,但是追溯村史可不簡單,從古到今都流傳中各種各樣的故事,從神話故事。到將軍秀才等等,出過不少人物。
在舊社會漢水村還是進入川的一個古道歇腳點,這裏的地理位置是三省交界,靠近巴蜀門戶,古時巴蜀絲綢錦緞出川,入西域漢水村就是第一個歇腳點。
整個村子依舊保留著大部分的古老的木質建築,是泥磚和木材混搭所建,雖然看起來很破舊了。但卻很有曆史氣息。
馮雷家整座院子在解放前就是一個三進的大院,聽奶奶說過祖上還是地主戶,解放後打地主,馮雷家大院分成了三個院子,分給了三戶人家。
為此聽說祖上哪位最後一位地主老太爺一病不起,嘴裏喊著丟了祖宗家業,鬱鬱而終。
到現在,馮雷家裏三座房子,都還是哪個民國期間所建的老房子,走進去很大,但卻煙熏火燎的很難看。
村裏有錢的人家都已經將古老的放在拆除,換上了紅磚房和平房。
下車後,他看著已經拆掉了一般,還留著一般,新舊合成的村子房屋,心裏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是不是將整個存在的建築全都承包下來?
一來保留了原來古風的建築,二來,也能做一些投資不是?
現在一些藝術家,就喜歡鄉村的恬靜,有些地方搞旅遊開放,專門去建造仿古的農家藝術村,去招攬藝術家去創作。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觀。
而漢水村有曆史氣息的自然底蘊,稍加改造複原,就是一個很好的創作環境,能給鄉親們帶來收益。話能保留村裏的古建築。
這個想法越想越有可能,既然村裏人都不喜歡住破舊的房子,那他就重新選在一塊地,給村裏蓋小樓,將他們的老房子換下來,改造農家藝術村。
做這些事情無非就是需要錢,現在他不缺這點錢,既然能做,也能改村裏人創造收益,何樂而不為?
這事也不需要自己親自來辦,到時候交給馬東就成,還有馮保不是做藥材生意嘛,漢水村耕地多,要是用來種植藥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找個機會跟他溝通一下吧。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老遠就看到了已經聽到聲音的老媽小跑著走大門出來:“雷娃子!”
“媽!”馮雷快步跑了過去,和自己的母親擁抱了一下。
“你可算是回來了。這都畢業快半個月了吧!”馮母捧著馮雷的臉,好好的瞧一瞧這個半年未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