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太後也不是不通情達理之人,便也幫了他這個忙。但幫完忙之後,便下令將他處死。在他剛剛閉眼的時候,他心心念念的皇上突然出現在這冷宮之中,他們在三年前一別,就再也未曾見過一麵。然而現在的他們,卻已經是陰陽兩隔。
這讓那個深愛著美少年的皇上又怎能甘心,於是,那個皇上在那美少年死後就一直抱著他不曾鬆開手。無論是誰來勸說,他都不聽。隻是靜靜的抱著他,在原地一動不動。但有的時候他會露出非常開心的笑容,當然了,有的時候也會露出非常傷心的表情。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皇上是那個美少年,死後便不再臨朝,事事都由他的母後――太後把關。朝廷上下怨聲遍布,說什麼的都有。比如說:
“皇上昏庸無能,竟然讓一介女流之輩把持朝政。”
“皇上不堪重任,竟因一妃子離世而從此便棄朝政於不故。”
然而這些都是不知情的一些人的說法,當然也有知道當年的事情的人員在場。
於是便出現了另一種說法,“皇上也發現妃子是男子,但因為這男子非常的出眾,會琴棋書畫,並且樣樣精通。所以不舍得放手,但又怕有人會反對,所以決定攜手一起離開皇宮去別的地方生活。”這種說法,已經是最接近真實故事的說法了。
但,也隻有那麼美少年的父母知道,美少年死的時候是多麼的幸福,他終於不用再守著那虛無縹緲的承諾,她終於不用再每天幻想著那虛無縹緲的人兒了。他終於結束了痛苦,終於離開了痛苦,離開了那火海。
如果當年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寧願讓著美少年永遠都遇不到那個皇上。讓這名少年無憂無慮,開開心心的度過他這下半生。
從此以後,那個皇上的臉上便再也看不到笑容了,其實那個太後也是在幫那個美少年一把,當然也是在幫他那個皇帝兒子。因為那個美少年沒有到他十八歲那年淩晨十二點的時候知道,所以他依然沒有躲過那一劫,所以他依然活不過二十一歲。然而這就是因為那個皇帝,也就是說美少女年的死是那個皇帝間接造成的。所以隻有這樣做,才能讓那個皇帝沒有那麼多的自責、沒有那麼多的虧疚之意。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不知是為什麼,也經常會出現這類情況,然而在皇室中出現的幾率也特別的大,而且也有幾件事,甚至超過了這個皇帝所為的這件事的影響力了。
正是因為如此,這幾件事的影響力過於強大,所以必須要采取一些措施,然而在這其中有知道內情的,也有不知道內情的。所以太後便決定下一道聖旨,然而這聖旨的內容則是:隻要是他自己國的男子,就永生永世不得學習琴棋書畫,即使再喜愛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