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設局(1 / 2)

關氏從茶樓裏出來時,神色還是有些恍惚。

沒想到睿王和睿王妃竟如此看重自己,居然把為太後娘娘賀壽的獻禮事宜交托給了自己,她心裏有些彷徨不安,但更多的卻是興奮激動。

那可是如九天之外,高高在上的皇太後,自己能被看重為其獻力,那是多大的臉麵和榮耀。這下,看誰還敢說本夫人除了臉之外,一無是處。

關氏抱著錦盒,摸著盒子裏那對通透碧綠的翡翠玉鐲,美目閃爍,喜不自禁。

這可是極其稀罕的帝王綠翡翠,有錢難買,價值萬金,這麼多年,不差錢的蘇承走便南北,也隻不過為自己尋來了一隻同色種的玉鐲罷了。

如今睿王輕描淡寫一出手就是一對,這還隻是他預先送給自己的一份答謝禮而已,不知自己完成繡屏之後,那賞賜該有多豐厚?

關氏默默想著,皇家底蘊果然深厚,絕非一個小小蘇家可比。

“海嬤嬤,敲打一番那幾個車夫和家丁,今日之事不得向府中任何人透露,否則睿王雷霆之怒,咱們整個蘇家都要遭殃。”

回了府之後,關氏嚴肅吩咐海嬤嬤道。

既然睿王說了此事要秘密進行,她自當會守口如瓶,萬一耽擱了太後娘娘的大事,自己一百條小命也不夠賠。

海嬤嬤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主仆兩人嚴下封口令,將此事瞞得密不透風,除了當日那幾個在場的仆婢之外,蘇家上下果真無人得知。

這段期間,老太太和蘇知嫻等人都在為蘇承和府裏的事操心忙碌,誰也沒心思理會關氏,倒是給她製造了絕佳的時機。

每日去瑞春堂探望完丈夫之後,關氏便會喬裝前去睿王指定的那個府院,與睿王府後宅的幾個姬妾,共同繡製賀壽屏風。

為了掩人耳目,更好地解釋自己的行蹤,關氏每次離開瑞春堂之後,便讓她的貼身丫鬟假扮自己,由海嬤嬤等人陪同前去報國寺祈福。

而她自己則由睿王府的人馬在半途上接送去另一處庭院,順利瞞過了所有人的耳目。

隻不過令關氏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在那處精美奢華的宅子裏從來沒見過睿王妃的麵,每次來的都是睿王府中的那個程側妃和宋良媛。

就連蘇知意的麵,她也一次都沒見過。

後來是從相熟的宋良媛口中得知,蘇知意是因為病了不好出門,所以才沒來相見,待病好之後睿王自會派人送她過來。

關氏聞言,便也不再理會此事,每日安安心心得教導兩位側妃和良媛繡技之事。

睿王偶然會過來一兩趟,親自向關氏詢問進度,每次都會賜下厚禮給關氏。

胭脂首飾、綾羅綢緞,應有盡有,全是金貴難得的珍品,美得關氏心花怒放,對睿王交代之事更是盡心。

隨著兩人日漸熟悉,她也慢慢放下了對睿王的戒心和疏離,真心覺得他是一個禮賢下士,風度超然的好親王。

而彼時的蘇知意,正被軟禁在睿王府的家廟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原本跟在蘇知意身邊伺候的那些陪嫁丫鬟和嬤嬤,陸陸續續地被陳嬤嬤和芳嬤嬤以各種借口調離和趕出府第,現在她身邊的人手全是陳、芳嬤嬤提點上來的心腹,與其說是伺候她的,不如說是監視她的。

從那一刻開始,蘇知意才發現自己竟無形中被軟禁了,可歎她空有一個四品良媛之名,卻護不住自己的身邊人。

起初蘇知意還以為自己是發現母親被害真相一事暴露,睿王要暗害自己。結果小心試探一番之後,發現睿王對自己並未起疑,且無謀害之意,他隻是不知因何故軟禁了自己,讓她不得外出而已。

見此,蘇知意的心慢慢定下來,做出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樣,每日照常吃齋念佛,心無旁騖,安安生生地在家廟裏呆著,一步也不出。

她默默隱忍著這一切,想著自己隻要沒有性命之危就好,其他的再徐徐圖之。

睿王府則對外宣稱蘇知意是因母逝世,過度傷心而憂思病重,蘇知嫻曾來探望過兩三次,睿王府倒也沒攔著她見人。

隻是每次都有陳、芳嬤嬤兩大金剛橫在麵前,姐妹倆也隻能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就匆匆告辭。

而在得知原本在蘇知意身邊伺候的那些丫鬟嬤嬤都被貶黜之後,蘇知嫻就明白對方在睿王府中的日子不好過。

但為了保全蘇知意,她也隻當不知道對方被軟禁之事。她和蘇知意的想法一樣,暫且忍耐下來,隻要人沒事就好,其他的再慢慢想辦法。

不知不覺,關氏瞞著蘇家眾人,已為睿王“辦事”半月有餘。

這日,別院裏來了兩位管事嬤嬤,正是蘇知意身邊的陳嬤嬤和芳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