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庫倫在三月份被政府的聯軍占領,蒙古省政府也得以建立,但蒙古軍還是在一些草原上遊擊。直到幾個月後,抗五軍把機械化部隊的輪子等作了特別改動,以適應草原上的奔馳,並把這支部隊派到蒙古。傅作義部也用一些卡車加焊了一些鐵皮,改為機械化部隊。加上空軍的配合,這才把蒙古軍基本消滅或者趕到羅蘇境內。
這時已經是一九三七年六月份了,這幾個月來日軍與蘇軍雖然在對峙,時而也有戰鬥,但戰鬥的規模和強度並不大。而且雙方互有勝負,但戰線的變化並不大。兩軍各有自己的特點,但也有自己的弱點,蘇軍火力強但後勤供給線長,而日軍步兵多能吃苦,但武器裝備還是差了一點。這樣,戰爭變成了消耗戰,雙方這時都不想把軍隊過多地消耗在這兒。羅蘇是怕英美等列強都來打壓他,並且由德國、英國等一起從歐洲發動戰爭。而日軍方麵正是希望等歐洲那兒德國開始打羅蘇後,這兒再把仗打大。於是,日蘇雙方也開始了談判,雖然雙方對油田以及中東鐵路等問題仍有爭議,不過決定先就地停火。
蒙古回歸後,全國民眾熱情高漲,認為我國的武裝力量強大,有能力收複被侵占的國土。不過實際上,由於經濟基礎比較弱,加上蒙古那兒地方偏遠,沒有鐵路和航運等交通可以借用,連公路都是又少又差,後勤方麵的人力也占了不少。打仗雖然不激烈,但我軍是以人數優勢取勝的,所以這一仗下來,我軍人員傷亡不大,但經濟上的耗費不小。
民眾有輿論認為,現在應該是對付日軍的時候了。我軍雖然把抗五軍等一些部隊往回撤了,但部隊必須休整一下,補充彈藥等。
不過與日軍方麵有關東三省回歸的談判已經開始,全國各類型報紙上都在說要收回東北、要抗日,這些氣勢也是要造的,要為這個談判作輿論支援的。不過談判並不順利,日軍以他們與蘇軍正在戰爭,需要東北作為支撐為由,不肯把侵占的地方讓出,也不肯讓偽滿下台。中央方麵覺得這事也不急,現在如果接收了東北,勢必要在日、蘇這戰爭的雙邊之間明確,是支持誰、反對誰,而不能像現在這樣模模糊糊地處於中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