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陳曦一家過的十分忙碌,縣醫院和兩所中學相繼增加四次餅皮和蒸糕的訂購數量。
原本陳成棟夫妻兩個還想在送貨之餘散賣些,可惜這三家數量定的太多,他們根本就沒時間做更多的用來零售。
為了保證口感和供應,陳成棟不得不每天往返兩次去攏山縣送貨。
陳曦知道這個數量已經遠超縣醫院和學校本身的購買力,應該是售賣後的價位和口感吸引了部分社會人群。
不過縣醫院、學校對此都沒意見,她家供應也還跟的上,陳曦自然不會傻傻的去戳破這層窗戶紙。畢竟縣醫院和學校賺的多,他們隻會賺的更多。
可是供貨量增加後,陳成棟第二次送貨時就難免會被村裏人看見,自然有那好事的人湊上來打聽牛車上拉的到底是什麼。
陳曦不想節外生枝,便和家裏人統一口徑,隻說是受雇於醫院食堂幫忙做的主食。畢竟農村的柴禾比煤和燃氣都便宜,做些主食也不困難。縣醫院被拖欠醫療費的事情桃花灣不少人都知道,想省錢也就理所當然了。
也有那不依不饒的人,拿桃花灣距離縣裏遠說事兒。不過陳成棟也有說詞,一來是縣醫院他有熟人,二來他要價極低,隻是賺個打雜跑腿的辛苦錢。這麼一來眼紅的人也就少了。
時間推移進了五月,沈城一帶的水田育苗結束,開始插秧了。
陳成棟作為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如果這時候再跑去送貨不下田,那之前所謂‘辛苦錢’的說詞就站不住腳了。畢竟農田才是一家人生存的根本,連這根本都不顧了,說不賺錢誰會信。
陳曦見從水根叔家租的那頭老黃牛很溫順,便想著由她趕車去送貨。可家裏人都不放心她一個女孩子早出晚歸,最終還是陳旭說他也跟著,陳成棟才鬆了口。
陳旭怎麼說也是個大小夥子,雖然右腳暫時不能吃力,但拄個拐杖也能走路。何況他們來去都坐牛車,食堂那邊還有人接貨,家裏大人對此也就放了心。
隨著每天生意的進賬,陳家的日子漸漸寬裕。這天陳曦兩人送完第二趟貨,便趕著牛車去了供銷社的油坊,準備買些豆油和芝麻油。
桃花灣的農家多是以葷油為主,豆油為輔。每家都養那麼一兩頭豬,過年的時候殺了賣肉外加靠些葷油用。
其餘時候吃油,要麼拿自家種的豆子、芝麻去和供銷社的油坊換油吃,要麼就得去那買高價油。隻是這時候笨榨的出油率很低,無論是十斤豆子換一斤油;還是高價豆油都不劃算,所以去換油、買油的也不多。
原本陳曦家留的葷油節省些,也能吃到六月底,可惜她大病一場吃不來葷腥,楊芳華便用家裏的葷油多換了些雞蛋,給閨女補身子。
如今日子寬裕了,陳曦便想著給家裏添置些豆油、香油,做菜的時候也能多些味道。
供銷社是七個村子共用的,離桃花灣和到縣城的遠近差不多。
陳旭去過幾次供銷社的油坊,那裏並不是隨時都有油,如果今天他們沒買到,可以先交定錢,然後把村子和姓名留下,出油的時候供銷社就會優先給交了定錢的人預留。
兩人的運氣還算不錯,到供銷社油坊的時候裏麵已經快出油了。
陳曦沒親見過這種老式的榨油方法,有些好奇的伸著脖子往熱氣騰騰的油坊裏看,卻被陳旭眼疾手快的擋住了眼睛。
從陳旭的指縫間,陳曦看到了個光著膀子僅穿了條大褲頭的男人,那人還不住用手臂抹著低落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