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登門(1 / 2)

跟著陳旭回來的兩人:一個是拎著兩條大鯉魚和一條肉,外加一小串粽子的陳家大伯;另一個是兩手空空的陳家三伯,

陳旭先給開門的弟弟陳曉打了個眼色,陳曉非常激靈,禮貌的和兩個伯伯打了招呼後,立刻道:“我去告訴爺爺一聲,他知道肯定很高興。”

話雖這麼說,陳曉跑進去的第一件事兒卻是低聲提醒一家人:“不好了、不好了,我大伯三伯過來了,快、快、快把廚房門關好,千萬別讓他們進去。”

陳老爺子剛要教育教育孫子,臭小子話都不會好好說了,好歹那也是他親伯伯,怎麼說的像是‘鬼子進村’要禍禍人似的。

隨即陳老爺子就一拍大腿,也想到了廚房裏泡著的大米和電動磨盤,忙低聲對陳曉道:“我出去攔著人,你們快著點兒。趕緊,該遮的遮,該藏的藏。”

不是陳老爺子不想幫扶另外四個兒子,實在是之前幾個兒子中,就老兒子生活相對拮據,卻也最孝順。如果沒有老四家那婆娘裏挑外撅的搞事情,其餘三個兒子平日裏也還可以。

至少該給陳老爺子養老的糧食也沒少,農村老人也不興什麼買這個送那個,一年到頭送兩回雞蛋、肉的,給扯兩尺布做個衣服、鞋子,那就不錯了。

雖然這三家的媳婦談不上如何孝敬,大麵兒上還算過得去。就是老四家婆娘總生事,搞的其餘三家媳婦總覺得陳老爺子給了老兒子貼補了多少東西。這才讓陳成棟和幾個哥哥關係越發生疏。

陳老爺子大步流星的出了客廳,陳曉快速衝去廚房,陳晨立刻屁顛屁顛的追在後麵。

大哥、三哥過來,老父親都出去了,陳成棟夫婦自然不能待在屋裏,隻好也跟著往院子裏走。

林中玉都被他們搞的萬分緊張,轉著腦袋低聲問穆朝陽:“我、我、我該幫忙幹點兒啥。”

穆朝陽快速掃視室內情況,廚房外客廳一角還堆八九袋大米,好在陳家早有準備,一旁就有一大塊軍綠色的苫布,估計也是準備著有人的時候蓋大米用的。

林中玉和穆朝陽快速將大米苫好,廚房裏陳曦姐弟三人也用早就準備好的白布將電動石磨包了起來,還包了兩層。至於牆角放著那幾桶泡著的大米,則都用蓋簾蓋了起來。

陳家大伯人挺憨厚,親熱的喊了聲‘爹’,又跟陳成棟夫妻打招呼。

“之前你們搬家走的匆忙,那會兒我們也正忙著拾到菜地,就沒急著過來。”

說著陳大伯將魚和肉,遞向陳成棟夫妻:“這肉是給咱爹過節填菜的,魚是大哥給你們搬家賀喜的。”

說著又將那串粽子也遞過去:“你二哥讓我捎過來給爹過節吃的……”

陳成棟將東西都接過去,他二哥那份陳成棟也沒覺得少,人家包粽子給老人也是孝心,他們沒想過要占什麼便宜,所以夠老爹吃就挺好。

農村都是大的孩子幫著父母拉扯(照顧)弟妹,陳老爺子夫妻下田的時候,陳成棟也是大哥帶著,對這個哥哥感情最深。

他很是親熱,對陳大伯道:“今兒就別走了,咱們哥仨好好陪咱爹喝幾盅。”

陳大伯平日裏和陳曦家矛盾算是最少的,雖然大伯母是個厲害的,人家卻把這份厲害放在了過日子上麵,心思也算通透,隻有在四伯母造謠陳曦家縫紉機是老爺子貼補的時候,有了那麼點兒意見,可也沒做什麼太過分的事兒。

聞言陳大伯到是有心留下,那邊陳家三伯卻輕咳了一聲。

陳大伯忙看向三弟,想了想道:“我們是跟著村裏的馬車過來的,一會兒趕著晚飯前就得回去。”

陳老爺子哼了一聲,看向三兒子:“咋個意思,連在老五家吃頓飯,你哥都得看你的臉子。”

陳三伯忙解釋:“爹,您看您老又多心了不是,我就是覺著吧,這端午節,家裏孩子都回來,就不在老五這兒吃了。

我們就是惦記著您老,雖然地裏還有一堆活要忙,也擠了時間過來看看。

您要是願意跟我們回去住些日子,咱就一起走。您要是還想跟老五這兒住呢,我們就跟您坐屋裏說說話。”

陳成棟聞言不好再勸,他這個三哥嘴上特別會說。這麼多年了,老爺子都是跟自己一家住著,要是真跟他們過去,也就大哥家沒什麼說法。估計另外三家都得不樂意,指不定又生出來多少麻煩。何況老爹跟四哥家徹底撕破了臉,他也不想老人家回去受他們的閑氣。

陳三伯堪稱眼觀六路,一早就看見陳曦家院兒裏停著的那輛綠吉普,也是因為他眼神都在車上,才沒往客廳裏使勁兒張望,忽略了那台會讓他驚掉下巴的‘大彩電’。

這車陳三伯在村裏見過,也知道是車主是穆朝陽的朋友。在陳三伯看來,那就是個京裏出來玩的有錢‘公子哥’。哄一哄人家手指縫裏漏點兒,都夠他們一家吃喝大半年。

隻是陳三伯一直以為對方隻是‘過路財神’,沒想到對方還在陳家待著,也不知道老五他們從那小子身上撈了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