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朝陽也沒想到有人找他竟然會把電話打到了陳曦家,他微蹙眉頭起身走過去,從陳曦手裏接過電話。
陳曦沒急著離開,不是想偷聽,而是她覺得對方明顯帶著急迫,很可能是出了什麼事情。
穆朝陽剛說了句‘我是穆朝陽’,電話裏的人就表明了身份:“朝陽啊,我是王峰林。”
陳曦自然也聽到了,小聲嘀咕了句:“王市長……他怎麼會突然打電話過來。”
穆朝陽心裏也奇怪,於是問道:“王市長,您有什麼事兒嗎?”
這就是句客氣話,彼此心裏都明白,沒事兒也不可能把電話打到陳曦家裏來。
王峰林有些無奈道:“還真有件事兒想找你商量商量……之前咱們市不是計劃準備大力開發沿河養殖嗎?後來因為水利工程方麵還不完備,一旦遭遇洪澇災害就有可能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這事兒就暫時擱置了。”
穆朝陽應道:“我聽說了,應該是去年年末的事兒,今年年初省裏給的批複是讓咱們市沿河各村根據自身情況考慮養殖;同時省裏也在逐步加大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整修。
上次我去沈城的時候就聽人說,咚新縣那邊有幾個村子開河就賣上魚了,還有承包魚塘的個別人都賺到錢了,生活水平一下子就上來了。”
王市長歎了口氣:“老百姓生活好了,我心裏也高興。可你也知道咱們這邊的情況。
咱們省算是洪澇災害頻繁的一個省,自有連續的資料記載以來兩百二十年,全省共發生洪澇災害一百三十九次,其中特大洪水災害十九次。
若是少量的沿河養殖,等著水利工程方麵慢慢完備再加大養殖力度還好。可現在就盲目的傾力搞沿河養殖,萬一發生大規模的洪澇災害,那損失可就大了。”
穆朝陽聽的皺緊眉頭,照王市長話裏的意思,應該是有人要加大沿河養殖的力度。可當初上麵下了考察團做了沿河情況調查,都已經警告過了,要等沿河水利設施達到預期目標,再考慮大規模養殖。
王市長聽穆朝陽這邊沉默了,繼續道:“我最近一段時間忙著參與招商引資的事情,昨天省裏突然下了個通知。
說是同意了鄭副市長上交的申請。按照通知的意思,就是沿河村民強烈要求參與養殖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把厲害關係跟村民們講清楚。若是他們還執意要參與,那我們也不能強製,避免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衝突。”
穆朝陽氣的拍了下樓梯側牆:“這不胡鬧嗎?上麵早就做了宣傳,沿河水利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之前,一定要控製沿河養殖承包魚塘的數量。”
王市長也是一肚子火:“我得到消息後就去找了鄭副市長,要不是他竄動下麵的人,怎麼可能把事情直接捅到省裏,最後逼得省裏沒辦法隻能下這樣的通知。
他還跟我說是一些村長寫了聯名請願書,後來縣裏被鬧的沒辦法所以隻能上報給他。偏巧我那時候又忙,他隻能遞交到省裏想辦法。你聽聽,還都成他的道理了!”
穆朝陽現在都很不能直接衝過去揍一頓姓鄭的家夥,這就是看著搞養殖能來錢致富出政績,所以無視了實際情況,借著老百姓想擺脫貧困的心態挑唆民意。
一旁的陳曦都聽到了穆朝陽的磨牙聲,想也知道他肯定氣的不輕。
穆朝陽想了想對王市長道:“這事兒我會打電話往上麵反映,到時候省裏應該會壓一壓。
咱們這邊也得自己想想辦法,如果可以,最好能把幾個縣的幹部們聚到市裏,開個詳細的說明大會。
想辦法說通上麵的幹部,再讓他們帶動下麵的群眾。
這樣吧,我下午就去市內,到時候碰麵我們再具體商量。”
開會的事情王市長自然懂得如何安排,他打這個電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穆朝陽幫忙,把事情‘越級’傳遞上去。如果穆朝陽能過來跟他一起想辦法,那就更好了。
以沈城目前的情況,這麼大搞養殖十有八九要出事。剩那一二分的僥幸,就全看天意如何安排了。
到不是王市長想提前推卸責任,實在是老百姓們經不起折騰啊!
穆朝陽歎著氣掛了電話,看向身邊的陳曦,商量道:“吃完飯,我得去市內,要不……你跟我走一趟吧。情況你也聽到了,若是真在這時候搞什麼大規模的沿河養殖,估計就是在坑老百姓。你主意多,知道的也多,去了還能幫幫我。”
陳曦想了想,工廠那邊就是正常的生產,有她媽和紅英等人盯著也沒什麼問題,就點了點頭:“好,那我跟你走一趟。”
飯桌那邊楊芳華見兩人掛了電話還不過去吃飯,便揚聲道:“朝陽啊,你倆別光站著嘀咕了,有啥事兒先吃飽飯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