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這就是天才和常人的區別(1 / 2)

陳曦笑的依舊溫和純良,乖乖在講台上等著下麵教授、老師的出題。她表現出來的從容氣度,讓一眾參與公開課的師生、領導都暗暗讚賞。

大部分老師、教授題出的都中規中矩,屬於機械係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範疇。也有幾個老師、教授弄了些生僻的知識點考陳曦,不過對方應該也沒有故意為難的意思,隻是想看看陳曦知識麵的掌握情況。

輪到那位提議現場考教的教授時,他卻清了清嗓子緩緩道:“既然陶教授擅長的是發動機方向的研究,陳曦又是陶教授非常看好的後輩。而且在陶教授講公開課的時候……我看她對發動機方向似乎也有不少了解。”

聽他如此說陶教授就知道這是有意要為難陳曦了,立刻開口回擊:“我的公開課講的是與發動機發展史有關的內容,我想大家都明白這裏麵的難易程度。

您就不用‘誇’了,別弄什麼‘超綱’的內容來考教陳曦就行。不然……陳曦這回的問答就不是本科生結業考試,而是針對研究生的結業考試了。”

嚴教授沒應陶教授的話,而是對陳曦說道:“想必陶教授應該跟你提過渦噴-6發動機,難的考點我也不問,就是考考你……在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多次發生的一等飛行事故中,渦噴-6發動機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聞言陶教授眉頭緊蹙,連一旁的孫老教授也跟著沉下了臉。

對於出現在一九七一和七二年渦噴-6發動機故障導致的飛行事故,相關的業內人士都了解大致情況。隻是陳曦到現在為止表現出來的與機械有關的知識,都涉及的不深。

陶教授和孫老都覺得,陳曦可能對這些更深層的東西還沒什麼了解。

可嚴教授的問題難就難在知道的人很容易解答,你又不能說人家‘超綱’,畢竟他問的是‘渦噴-6發動機出現了什麼問題’,人家又沒讓陳曦解決這個問題。隻要知道就很容易答出來,關鍵在於不知道……那就隻能蒙答案了。

問完這個問題後,嚴教授還很善解人意的提點道:“不知道沒關係,你可以猜猜,分析分析……”

斯文如陶教授,都想挽袖子跟他輪拳頭,這是能猜猜就能猜出來的!要是真那麼容易,許多問題就不至於困擾他們這些研究人員了,大家一起玩兒猜猜猜好了!

陳曦笑了笑,機械類的東西想為難住她,這可不是一般的有、難、度!

截止到八十年代中期,國內用於軍用航空的發動機實際上隻有三個型號:渦噴-6、渦噴-7和渦噴-8。

其中渦噴-6是為了大量的殲-6戰機而生產,仿製的是蘇製P-9噴氣發動機。而渦噴-7是為了裝備少量殲-7、殲-8機,仿製的蘇製P11-300發動機。渦噴-8是裝備我軍轟-6機,仿製蘇聯PⅡ-3M的發動機。

這三種發動機,是當時國產飛機的心髒,如果沒有這三種發動機,我國的空軍就相當於不存在了。

然而這三種技術最成熟、生產數量最大的發動機,在八十年代以前,因為技術設計和質量問題導致了大量的飛行事故。盡管我們的研究人員為此付出了艱苦努力,但技術上的難題想要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

後世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專業媒體,就此發表過一些研究類的文章。文章中明確指出,我國空軍在建國前三十年麵臨的戰機飛行安全問題,最嚴重的就是缺乏質量合格的發動機!

陳曦當時看到那些報道的時候還曾經感慨過,要是真如一些小說裏說的那樣,像她這種在業內首屈一指的人物能帶著後世的技術重生過去,也就不會造成那麼多犧牲了。

或許是某種力量跟她開了個玩笑,應其所願讓她重生了。隻不過晚了一些年頭,這時候發動機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許多。

陳曦記得她在組織的資料庫裏,曾經看到過國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航空部門的質量統計。

據上麵的一些數據顯示,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八三年,空軍戰機因產品設計和製造等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中,發動機質量問題幾乎占到了事故總量的百分之五十。

根據事故等級劃分,最嚴重的一級事故裏麵,發動機質量引發的幾乎占到了百分之四十。

另外根據組織裏收集的那些資料顯示,我國建國三十多年來發生的一、二等級事故中,屬於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引發質量問題造成的事故已經占到了比重的百分之五十,這一數字可以與國內權威機構發布的質量統計數字相互印證。

而國外飛行事故中,由於航空發動機造成的事故,還不到總事故比重的百分之五。這等於說國內由發動機引發的航空事故發生率,是當時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倍多。

其中大部分的事故都發生在六七十年代,更確切的說是渦噴-6發動機的質量問題貫穿了六十和七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徹底解決。

渦噴-6是在蘇製P-9噴氣發動機基礎上仿製,並發展而形成的一個係列型號。五九年七月定型,是國內第一款超音速航空發動機。

裝配上基本用於了殲-6殲擊機和強-5強擊機。渦噴-6係列發動機是我國迄今為止生產數量最大的航空發動機,總產量接近三萬台。到陳曦遭遇雪崩的時候,仍然有相當數量在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