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在經濟轉軌的大潮中,很多關係一時確實難以理順。他在一本公開發行的衛生雜誌上看到一組數字,國家每年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2.3%,占財政支出的3%, 離世界衛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規定的衛生投入不得低於本國國民生產總值5%的要求還有距離。當然, 離美國等發達國家衛生投入占國家財政支出的14-20%的距離就更大。中國太大了,人口太多了, 國家正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一時也不能如期滿足衛生投入的需求。世界首富的美國的年人均醫療衛生費用是3,500美元,我國是年人均570元人民幣。各是各的國情,不應該做這種無意義的比較,更不應該不切實際地抱怨。早幾年,夏坤曾平靜地發過牢騷,也平靜地甚至帶有幾分樂觀地接受著現實。因為,在那些年裏,看病難始終是社會的一大焦點。他堅信,隻要有病人,醫院就能靠自己求生存求發展,更何況改革還帶來了不小的活力!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進入目前的實際運行和操作後,他才發現事情遠非想象的那麼簡單順利。他發現,科技界、文化界也有不少困難,日子也不好過,可事實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就得以在“市場”上尋求對自身價值的承認,得到了各級的鼓勵、支持,獲得了效益。不是嗎?西昌的衛星發射中心也進入商業運行軌道了;重慶的國防科技產業也軍轉民用,生產出一批又一批的摩托車、轎車投放市場了;文藝界,還有中、小學校的第三產業開發也是令人瞠目咋舌!而醫院呢,就不一樣了。其中一個目前尚無法解決的首要難題就是:不論醫院大牆外價格放開的各種藥品、醫用物具,包括紗布、棉纖、碘酒等等的價格如何上漲,而醫院卻始終未能進入真正的成本核算的軌道。更不要說將知識、技術和人的無形勞動的全部價值都計入成本了。為解決收如低於成本這個難題,市裏物價、財政、衛生部門還是做了大的努力,調整了幾次醫療收費標準,卻又總是謹慎小心,酌情上調的。因為,沿用數十年的國家醫院作為福利事業的價格標準,要動一下則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人們就診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有限,人們的“福利醫療”的傳統思想觀念還難以適應成本核算的市場體製。有的公費醫療者,可以上高級餐館自費豪吃一頓,上卡拉OK消費,然而,卻對看病繳費格外敏感。現在,不少單位都搞了公費醫療包幹的辦法,要從自己腰包裏掏出部分錢來看病了,這是無法十分情願的。又加之地方保護而形成的中、小醫院劃分就診範圍,搶病人的競爭;又不知道怎麼一下子冒出了許多的很有自主權的私人醫院的競爭;還加之附近居民的大拆遷等等因素。現在是門診、住院病人也破天荒地大大減少。病人的減少立即反映出收入的下降。而自己這家大醫院,是一天也不能停止運行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也是不能減少的,得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呀。說到獎金,一分一厘都得靠自己掙;而工資呢,上麵隻發60%,另外的40%也得靠自己去掙。有一次,CT儀的球管壞了,因為經費緊張,當時沒有買保修,已經超負荷運轉一年多了,焉能不壞?外國公司要求必須把40多萬元錢付去才來換新球管。CT儀不能運轉,病人不能得到及時檢診,隻好轉到其他醫院去做CT檢查,一些病人就住到其他醫院去了,無論社會、經濟效益都損失很大。不得不將就要發給職工的獎金的錢立即付出了40多萬元去,不得不推遲發放全院職工當月的獎金,職工們的意見好大。到了下個月,再不能拖,必須得兩個月的獎金一起發下去,就隻好拆東牆補西牆,又去拖欠藥款。本來就被追欠藥款者追得惱怒的藥劑科主任就又是好大的意見,威脅說要停止進藥。醫院不進藥還怎麼辦下去?他就又去給藥劑科主任做工作,希望給予理解、支持,心裏卻也在說,像這麼老是拖欠人家的藥款也不是個辦法。
唉,雙重標準,夾縫中求生存。
對於國家醫院職工隻撥發60%的工資這事,本意也許是為推動醫院改革,促使自力更生創收。但也有人說,這是“逼良為娼”,意思是“逼”了有的醫院有的醫護人員亂收費。他是堅絕反對亂收費的,他多次在院周會上說過,一定不能亂收費,這種“殺雞取蛋”的辦法隻會敗壞醫院聲譽,最終會失去病人的信任失去病人。且凡發現了亂收費的一經查實立即如數退還給病人,並給予亂收費的科室、個人以重罰。然而,如何找到一條正當而有效的創收之路,並不容易。這又是兩難。問題的關鍵是:醫院如何既要體現“為人民服務,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宗旨,又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這就必須探索出一個新的體製。前兩年,已改提醫院是公益性的福利事業了,這是一有效的探索。也許,醫院最終還是要走向市場,可一旦走向市場怎麼辦?這是夏坤時時苦想的問題。發展衛生產業,以高科技開發為主,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醫院的開支也應盡量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衛生部已有指示,市裏也重視了。有位市裏的領導就說,前幾年我們抓中、小學校的第三產業開發,成效顯著。衛生產業開發抓遲了,要快步趕上。這一點,夏坤到很自慰,自己的醫院三年前就搞了個醫藥衛生科技開發公司。當然,目前也還隻是小打小鬧,開初不過是想安排些剩餘勞動力,現在看來,要大抓大上才行。他也想,或許,將來國家的財力雄厚了,會全民實行公費醫療,不過這種可能性太小;也許,會實行社會保險或走向股份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