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沒有了臨時工的日子(1 / 2)

孟想消失了。整整半年,夏曉炎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找不到他。全客隆超市已經成為了陽春市過去的一道風景。超市關閉了,但是夏立本為了超市而成立的集團公司還在。夏立本回到了朔縣,煤礦已經處在半停產的狀態。不是無煤可挖,而是他不想再挖下去了。他帶著夏曉炎的媽媽——從破產小工廠裏買斷工齡的技術員——一起住到了礦上。用了半年的時間,他們在山上種了上百畝櫻桃樹苗。夏立本還學會了上網發微信,每天,他把他們老夫妻倆種樹、澆水、除草的照片發給夏曉炎,讓女兒在他曾經坐過的辦公室裏看到他們在百十公裏之外的田園生活。

夏曉炎不再去回想當老師的日子。夏立本出院前一天,她遞交了辭職申請。她對身後哭哭啼啼、舍不得她走的學生們說:“對不起,老師家裏有事,不能陪你們了……”

公司已經做了書麵通知,夏曉炎成為了公司的新老板。上班第一天,她婉拒了夏立本要陪她來公司上任的好意。她一個人,坐著公交車,來到公司總部。那一天沒有人認識她,她獨自一人乘電梯來到夏立本的辦公室。門口的秘書有點驚訝地向她打招呼,幫她打開門。她看著那張碩大的老板台、明亮的落地窗、還有窗外靜靜流淌的春江水,她的耳邊響起了孟想的話“你要重新認識你自己”。

被稱為“夏總”第一天,夏曉炎就把一份全新的發展設想上交到了董事會。這是一個在國內從未有人嚐試過的零售連鎖模式,“全天然綠色食品超市”。超市不賣日用品就已經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利潤,如果再隻賣有機和綠色食品,勢必會將市場做小。況且,純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成本必然要高出很多,那就意味著,夏曉炎的超市將無法靠“物美價廉”立足。還有,夏曉炎針對超市的企業管理提出的新的模式也讓人匪夷所思。她計劃以社區店的形式化整為零,不再開辦“全客隆”那樣大而全的超市。她給每家社區店配備的員工數額是八人,這八個人對門店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通過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每天上貨的品種,還可以接受社區居民的采買訂單。總部、也就是夏曉炎帶領下的董事會、領導層,對這些門店采取的事類似“自治”一樣的管理方式——確定規章製度和利潤數額,其他的,由該店員工自行投票表決。那就意味著,如果有一百家店,很可能這一百家店的管理方式、賣的東西都不一樣!

這個模式剛一被提出來,就在公司內部引發了軒然大波。領導層費了很大勁兒才明白夏曉炎想做什麼,很多人都站出來向年輕的夏總表達對這種模式的擔心。還有人不管不顧地給夏立本打電話,希望老夏總能站出來給小夏同誌澆一頭冷水……當然還有許世勇,他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傳統的商超模式,對於夏曉炎這個設想,他的評價隻有兩個字“幼稚”!他動用在長江商學院的所學以及他對於市場的分析,不止一次地對夏曉炎進行勸阻。他要告訴她,傳統的商超模式落伍了,電子商務才是未來。但是,夏曉炎和夏立本一樣,在關鍵時刻總是又倔又強。她認準了的事,就要走下去。

恰巧,這個時候許世勇在讀的長江商學院要求他去哈佛進修半年。許世勇很認真地和夏曉炎商量:“如果你需要,我就不去了,留下來幫你。”

夏曉炎莞爾一笑,說:“不必了。你去吧,別耽誤你的課。”

許世勇不甘心這個顯得冷冰冰又客氣的拒絕,又問了一句:“夏叔不在,你確定自己可以嗎?”

夏曉炎又是一笑:“這是我必須要承擔的。”

許世勇再一次表明心跡:“曉炎,你不需要那麼累的,讓我幫你好不好?我們一起渡過難關、把丟了的東西找回來!你放心,如果有一天讓我找到孟想,我一定不會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