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高位上的皇帝青著臉朝周裕笙吼了過去,“這件事情以後不許再提,退朝!”

皇帝態度堅決地說完揮揮手明黃色的袖袍就走,絲毫不給周裕笙麵子。

這還是周裕笙第一次在朝堂上被皇帝罵了,也是,二人第一次公開起了爭執。

朝中大臣眼神對視,其中情緒千回百轉各有各的心思,隻等到下朝以後再說。

周裕笙走的時候有些失魂落魄的,他想過皇帝可能不相信,也想過大理寺卿不配合,可是完全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下朝之後周裕笙腳步匆匆的離開了,其它人免了他身上散發出來的低氣壓鬆了口氣。同時小聲的議論起來,都在說著奕王要在皇帝麵前失寵了。

戶部侍郎是周裕笙一派的,此時想打聽一下消息也被眾人孤立起來。

等到眾人散去,奕王與皇帝不和的消息就傳了出去,越到後麵說什麼的都有,有的說二人因為意見不合,在朝堂上大吵了一架。還有說奕王私吞財產惹得皇帝不滿。

這些流言也就在朝臣之中流傳,別人不敢妄議也就不知道詳情。

消息傳到寧王府,已經在頤養天年的寧王皺起了眉頭。他擔心自家那個小兔崽子。

別人不清楚燕寒斂去了哪裏,他當老子的心裏門清。燕寒斂,從小到大都喜歡粘著他那個表兄,他一聲不吭的就走了,多半也是追隨謝世子去的,也為了到時候出事情了,不和他這個父親扯上任何關係。

寧王歎息一聲,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他想要做什麼自己這個老子也幹預不了,就隨他去了。

自己也在京城困了一輩子,新帝上任他還想著國泰民安,誰知到頭來是個昏君。寧王也沒有再耗下去的意思,舉起一壺酒嘩啦的倒進嘴裏。

翌日早朝,寧王便請辭入山頤養天年。

寧王不過四十歲的年紀,皇帝不想放人,但寧王是什麼人?三言兩語就給他化解了,最後皇帝不得不答應下來。

年輕的帝王臉上有些悲切,“皇叔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您這一走豈不是斷了朕的一隻手嗎?”

“陛下勵精圖治、勤勉愛民身邊又有諸多大臣輔佐,臣相信陛下會成為我國一代明君!”

寧王話說的簡潔,可也拍了個馬屁。恰好皇帝愛聽就揮揮手任由他離開了。

京中另外一處地方,李蘭香在牢房裏待了一個月之久,可是關於元清音的事一個字都沒有說。她也根本不知道其它的。

有人說世子妃在百靈樓被大火燒死了,她不相信。有人說護國公被貶出京城了,她也不相信。

等到李蘭香被周裕笙遺忘的放走之後,她才有些茫然的相信那些話恐怕都是真的!

再回到藥田那裏所有藥草都被鏟平,空地上建起一座新的別院,那是奕王的太清殿,李蘭香冷漠的看了一眼離開。

就在她走在路上不知去哪兒的時候突然闖出一批人,直接挾持了她上馬車。

李蘭香沒有反抗,跟在她身邊的嬤嬤熬不過牢房裏的刑具,先去了,他的孫子也因為獄卒忘了給飯菜生生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