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自惹亡國禍 李靖律三軍
“你們先都起來吧!軍國大事,實非兒戲,我們年幼識淺,難擔大任,冒然主事,恐誤了國家大事。李叔叔當年勇武,天下無敵,雖因年歲過小,未曾獨擋一麵,然用兵之道,被聖上稱為當朝第一,你們既然都推了李將軍作統率,軍略上就一切聽從他的指揮吧,至於政略方麵,你們從政多年,經驗頗豐,還是你們自己作主吧,我和公主另有要事,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孫轅竟想撒手不管了。
眾老臣全都跪在地上不肯起來,磕頭請罪不已:“我等眾罪臣未能約束三軍、犯下人神共憤之事,惹怒了殿下,罪該萬事,我等眾罪臣任憑殿下處置,不敢有所怨言,隻求殿下看在無數忠臣烈士曆經千辛萬苦,牲犧無數性命才搏來的夏國重生的份上,不要拋棄我大楚遺民,讓我大楚遺民重受那亡國之苦,先前南湘尚是大楚舊貴主政,便弄得民不聊生,如果再讓南越賊子前來橫行,恐怕我大楚遺民死無遺類矣!!”眾老臣皆伏地號哭不起。
李靖冷哼了一聲,說道:“南越雖惡,爾等卻也未見得好到哪裏去!!”
眾老臣哭道:“我等立國以來,於民之政,事事俱按聖上當年所施,眼看夏國繁榮一日勝過一日,隻是後來,唉,我們這次犯下大惡,實有天大苦處,此處不便詳述,還請二位殿下和大元帥進營帳詳談。”......
林清風向孫轅等人詳述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夏國立國後,政事上由一幫老臣帶著一群新人共同打理朝政,雖無夏皇主政,但眾老臣經驗豐富,眾新人才智尚佳,又有神仙皇帝這頂大帽子壓子,倒也沒誰敢囂張跋扈,肆意妄為,一直按以前聖仁皇帝的惠民之策施政。隻是軍隊的組成不是那些自發而起的村民,就是那些占山為王的草蔻,雖在神仙的號召下聚在了一起,卻實無大將之才,又不守軍紀,狂妄無知。到南湘已被占領大部,民心穩固,朝政運轉正常時,軍方見南越民少地豐,數年前又精銳盡失,便起了攻滅南湘的心思。
“因新夏創建時各軍如秋風掃落葉,橫掃南湘,他們不知是因聖上一家的號召才有此局麵,卻妄以為自己的軍隊已天下無敵,於是不聽我等勸阻,欲立統一淮南之大功,便出兵三十萬攻打南湘。誰知範雁飛之子範孝勇年紀雖幼,才不到十九,卻是名將之才,早已密練精兵二十萬以防不測。範孝勇聞知訊息後,親率十萬大軍於鬆陽坡居高臨下,列陣對峙。”
林清風繼續說道:“我軍大半都是新兵,從未真正經曆過硬仗。與之交兵後,發現敵軍並未像以前南湘餘孽那樣一觸即潰,反而越戰越勇,眾將士心中便已有一絲懼色,許多膽怯之人開始後退,軍心鬆動,範孝勇站在高處,對整個勢態看得一清二楚,趁機盡出餘勇,親率大軍如下山猛虎,直衝我中軍帥營,我軍抵擋不住,連連後撤,我此次統軍大將秦奉武平日看起來耀武揚威、不可一世,關健之時卻膽小如鼠,見形勢不妙,竟率先棄營而逃,於是三軍一哄而散,範孝勇見我國新立,並無精兵可守,趁機尾隨潰軍,攻城奪地,兩月之內,便已攻破我國都楚州城,老臣率剩餘之六萬大軍,從國都一路逃出,直奔聖上隱居之處,以期能請出聖上和二位殿下,為我夏國驅逐敵寇,收複國土,不料一路行來,眾愚民見自家軍隊前來,不但不像以前那樣贈衣解糧,奮勇從軍,反而對我軍畏之如虎,俱把錢糧藏匿,躲進深山,使我軍無食糧可繼,無丁壯可補。我軍天寒無衣,腹饑無食,又不敢明搶,無奈之下,隻好除下旗幟,謊稱南越之軍,進山抓捕丁壯,烤問錢糧,初時眾軍士尚能約束不犯他事,誰知數次之後,有些原本是草寇的軍士,見其中有不少女子,於是引發舊性...我等俱是文臣,不識軍務,舉措失當,眾軍不服管束,局勢漸漸一發不可收拾...我等忍辱負重,隻盼能將他們帶到聖上那裏,由聖上重整軍紀,將他們練成精兵,用以光複國土,這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我軍雖為惡過甚,但我軍曆盡千辛萬苦,把萬民從南湘暴政下解救出來,讓他們重新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現今國家即將不保,而愚民卻吝於錢糧,怯於以身報國,難道他們就沒一點錯嗎!愚民若不如此無情,我軍豈會像今日如匪寇!殿下和元帥若要怪罪,請治我等管束無方之罪,不要為難了曆經九死一生,仍對大楚赤膽忠心的眾三軍將士,一切都是我等之罪,請殿下將我等嚴懲以平民憤吧!!!”眾老臣號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