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重新出版我的長篇《飛越太平洋》,感謝責任編輯羅玉平先生。該長篇是上世紀的1998年10月在重慶出版社首版出書的,一晃17年了。出版發行後,很快銷售一空。至今,一些朋友、學生還找我要書,可我自己隻剩下兩本了。不少網友也問我在哪裏可以買到(我在網上發過些章節),我隻能回答,沒有書了。
受到讀者青睞,也許是來自生活的苦果蜜棗,來自生活的拚搏,來自生活的切身感受吧。
有幸,我曾飛越太平洋到大洋彼岸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大會報告醫學論文。之後,在那邊學習研修了一段時間。結識了學識淵博熱情待人的美籍華人醫學專家葉思仲教授,並且意外地碰見了在那邊的20多年未見了的老戰友,還碰上一些熟人。回來後,寫了一篇散文《飛越太平洋》,在《人生與舞台》雜誌上發表並在《重慶晚報》一周筆會上連載了。還寫了篇短篇《邂逅紐約》,也在《新聞彙報》上刊載了。覺得還遠沒有把話說完,就寫了這部長篇。
《飛越太平洋》是我寫的第二部長篇,人物和矛盾當然都是虛構的。開先,就打算寫40萬字,主人公夏坤飛過去寫20來萬字,餘下的寫他飛回來的事情。然而,由於忙於醫療、教學、科研、行政、帶研究生及電視劇創作諸事,隻寫了飛過去的20萬字就撂筆了。投了出去,得到了信息反饋,還想看,這故事還沒有講完。就利用教學假和雙休日,又揮筆寫了後麵的文字。《紅岩》文學雜誌1997年2期發表了前 18章,責任編輯是當時該雜誌的編輯現副主編蒲衛平先生,發表時的題目是《一個中國教授在美國》,得到好評。《文藝報》發表了著名評論家敖忠先生《本意就是想寫出幾個人物》的評論:“比許多同類題材作品更顯得豐厚多采。夏坤這個人算不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也沒有什麼大醫院院長、教授的做派,但他卻質樸感人,讓人覺得親近。像夏坤這樣的人物,在知識分子中其實是很多的,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地創造著、撐持著,正是我們民族的脊梁。”當時的重慶市文聯主席呂進先生給我來信,認為很真實,有生活氣息。專家、同道也提了建言,希望能改得更好。當時的重慶市文聯和市作家協會於1997年3月18日組織召開了對本作品的改稿會,到會專家、同道給予了肯定並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文壇前輩熊小凡老師更是對通篇進行了熱心指點、修改。
那陣,我已經購買了計算機,但仍舍不得筆落紙頁和自我保存手稿的快意,依然是手書文稿。是我的賢內助把這幾十萬字敲打進了計算機裏,我則坐到計算機前修改、編排,才體會到了計算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