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安小刀就去買了一套,價值三千五百塊錢的雕刻工具。
工欲善,利其器,好的雕刻工具,才能有好的雕刻效果。
這個錢,安小刀不心疼。
回到霓紫閣,撿了幾塊廢料,拿到房間就開始練起了手。
玉器雕刻無外乎那幾樣。
佛、仙、神、魔、鬼。
花、紋、符、獸、字。
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雕刻技藝也有不同,要根據製造的玉石翡翠來應用。
安小刀先用一塊雞蛋大的廢料,雕刻出一尊達摩佛像,用的是元代的造型藝術雕刻手法。
元代的玉雕主要以造型,題材,實用性以及細膩的雕刻手段,享譽古今。
除了佛雕造型外,還有鉤掛鱖魚,龍形雕刻等等,這也是鑒定元代傳世玉雕的標準之一。
初次嚐試雕刻的安小刀,對這尊達摩佛像,並不滿意。
簡單點說,手還是生的很。
鬼手秘技上的達摩佛像,神態如活,霸氣十足,佛氣萬道。
在看他雕刻的,連他自己都說:“這哪是達摩?看著就像個二貨,還是個裝幣挨幹的二貨!”
功夫不是一天練成的,能雕刻出個模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可安小刀有那個韌勁,飯都不吃,也要雕刻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當然,不滿意的,也都被他給砸碎。
還是那句話,手不能露,形也得藏著。
要知道,雕刻功夫極其的難,稍微有點名氣的玉雕大師,沒個十幾年的功夫,根本練不出手。
那些超級大師們,那個不是雕了幾十年,才悟出自己的個性。
這還是聰明的,遇到笨點的,幹掉好幾個手指頭,也未必能練出點啥。
安小刀練了一天而已,手指頭也幹開好幾個口子,料子都給染紅好幾塊。
霓紫閣的廢料也不能多用,人家還要賣錢,安小刀就去河邊撿石頭,繼續的練。
這個世界,甭管做什麼,都得有悟性。
安小刀悟性就特別的高,每雕刻一刀,他都用心用腦的去琢磨,雕刻的技藝也越來越順手。
眨眼過去一個禮拜,安小刀的雙手練出數十道口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潛心而又專注的研究與磨練下,可以很輕鬆的雕刻出任何一種造型。
無論是栩栩如生的神獸地物,還是活靈活現的人物神佛,花草樹木,完全是大師級的水準。
然而,安小刀卻還是不滿意。
有形而無其神,有神而無其蘊,有蘊而無其魂,怎麼看都沒有那種經曆過時間長河洗禮,靜待千年,滄海桑田的傳世之感,震心之美。
安小刀怎麼想都想不明白,他的雕刻功夫,到底是差在哪兒?
既然想不通,把腦袋捶爆都沒用,安小刀把那些雕刻的作品全都扔進河中,收起工具,回家吃飯。
才走進霓紫閣,就看到個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