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所謂的萬景樓,其實已不是當年詩人讚譽過的“西南第一樓”,而是清代知州高仰昆重建的萬壽觀前殿。整個建築為重樓歇山式頂穿鬥木結構,白蟻幾乎把它的主承重梁蛀食一空。所以,當輪回在jane的注視中,攀上由茶桌和椅子搭成的腳手架,並用顫抖的手撫mo那個光影符號的時候,他非常的害怕。寧冬生藏在木梁裏的多半隻是一個線索,而不大可能是佛寶本身,輪回非常擔心,它是否早已葬身蟻腹。
不過,現實很快令他放下了懸在心中的石頭。他小心的用車鑰匙在木梁上鑿開一個口,一尊小巧的鉛製佛像露出了頭部,從比例上看它大約隻有5厘米高。他把佛像掏了出來,腐朽的木梁中再無他物。
這顯然不是真正的佛寶,即使是外行也可以看出是近代的作品,它做工粗糙,很有可能就是寧冬生自己做的。出乎輪回所料,它看起來並不像是線索。兩人打量著這尊坐在蓮花寶座上的佛像,猜測它體內會不會藏著什麼。仔細查看之後,兩人同時發現了異樣——蓮花盤的底座上麵有奇怪的花紋,它們看起來似乎是鏡像的文字。
“有紙沒有?”輪回問,jane點點頭從挎包裏掏出筆記本。
輪回將筆記本攤開放在地上,然後手握佛像將其底座在紙上一滾,一排小小的繁體字出現了,在這段文字的首尾各有一個小小的盤長標誌。雖然這鉛印的東西看著很吃力,但畢竟能夠被辨認出來:
在九峰書院有棵老樹
樹下有三口老井
中間那口是幹的
因為雨水無法淋到它
“這是詩?”jane讀著這段奇怪的話,她曾祖父留下的話。
“不怎麼像。”他答道。
“那,依你看,會不會是字謎?”她再問。
“不知道,我隻知道你家老爺子,很喜歡寫這種沒頭腦的神話……”輪回舔了舔幹燥的嘴唇,感到事情的發展有些出乎意料,他看過不少的尋寶小說和電影。這些文藝作品中大多有一個詞——密碼鏈或者線索鏈。這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密碼鏈條,每一個環節都是精致的線索謎團,要找到最終的答案或者寶藏,隻有逐一破解。密碼鏈的作用說到底就是忽悠人,順便考察尋寶者的知識麵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沒想到這樣的狀況,居然被他們給遇到了。
忽悠鏈。
他無奈的苦笑一下,心中有喜有憂,喜得是意外找到了線索;憂得是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線索在等著他們,而兩人是否還能如此好運的順藤摸瓜手到擒來?輪回將佛像交給jane保管,同時抬頭回望木梁上那個剛鑿的洞,有些自責和擔憂,此處不宜久留,破壞古建築的罪名可背不起。走之前,jane特意站在曾祖父拍照的位置,用同樣的角度拍下了一個世紀後的嘉州城。
兩人準備沿原路下山,輪回捧著那張紙一直在琢磨,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九峰書院……”他想,寧老爺子並不是《達芬奇密碼》中的密碼專家,沒可能設計什麼高深的謎題暗碼,事實證明他或許對光學頗有研究,畢竟他是從事攝影工作。而佛像底部隱藏的這段話,或許直接道明了埋藏的地點,按照字麵上的意思來看,佛寶可能就在九峰書院的一口井內。但問題是……九峰書院在什麼地方?名字倒挺耳熟,但自己在樂山生活了20多年,怎麼想不起還有這樣一處所在,會不會這個書院並不在樂山呢?
jane見他一臉茫然,撞了撞他的胳膊:“去問問那位老人吧。”
“大爺,請問一哈,你曉得樂山有沒的一個九峰書院喲?”不遠處的半山腰,樹陰下坐著一位老人,他戴著老花眼鏡正在看報紙,輪回恭敬的用樂山話向他打聽。
老頭大約70來歲,他從滿臉皺紋的臉上摘下老花眼鏡,用渾濁的晶狀體看著麵前的年輕人反問:“九峰書院?”
“對,就是九峰書院。”jane上前替輪回回答。
老頭轉頭又看了看麵前的女子,用手裏捏著的眼鏡腿指了指,甩出一句話:“就這山腳下。”說完準備把眼鏡戴回臉上去。
“山腳下?沒的喃。”輪回不明白,山下是二中啊?哪裏是什麼九峰書院。
老頭有些不耐煩了,再次用眼鏡腿指了指,“喲喂~文廟麼就是九峰書院了撒。”
“啊!”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他恍然大悟,連聲向老人道謝,拖著jane跑回山頂,朝另外一條路跑去。那條路通向文廟的後門。
樂山文廟曾經被改做過學校,而且不止一次。樂山二中和抗戰時期內遷的武漢大學都曾將那裏作為校園,更早的辦學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明清兩代,而清朝的時候,它正是九峰書院的所在地!輪回其實是知道這段曆史的,難怪覺得這名字耳熟,自己自詡樂山通,居然腦筋短路沒想到,真是丟人,好在jane並沒有取笑他。
它最初建於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由於水患和其他原因,經宋、元、明三次搬遷,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才定址於今天的老霄頂下。現存文廟為康熙時張能麟重建,尚存泮池、欞星門、聖域、更衣房、執事房、名宦祠、鄉賢祠等15座建築,形成了宏大巍峨的古建築群。
整個建築群位於老霄頂東麓,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200平方米。它依山取勢,五級布局,逐級抬高的設計風格十分獨特。因為國內其它地方的文廟大都建在平壩地段。
一千多年來,老霄頂文廟地段形成了嘉州城的文化中心。唐宋以來,文化名人在此活動也很多,這裏是樂山古城最具曆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城中城外,沒有哪個地方能夠相比。文廟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大成殿的規模宏大,木料珍奇,柱材優良,為四川所罕見。大成殿麵闊5間25米,進深3間19米,高18米。歇山式屋頂,鼇角飛翹,莊嚴古雅。內外28根柱子,直徑均在90厘米以上,最大的金柱直徑達1米,材料均是珍貴的金絲楠木。駝峰、鬥拱裝飾華麗,柱礎用雅石做成,透雕精細的雲龍紋等,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