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4
檀香一縷沁琉璃
佛土一捧潤菩提
沒有人會不為所動。屏風的後麵是一個裝飾精美的高闊門廊,透過門洞可以看見一尊巨型佛像的頭部。步出門廊,是一個平台,站在這裏,傳說中的佛寶地宮就完整的呈現在眼前。地宮呈方形,底邊周長約800米,距地麵約有50米之高的圓形穹頂上,雕鑿著萬盞鎏金佛龕,一龕一佛,每個龕內都有一盞長明燈,就是這些燃燒了千年的明燈,令這個深埋地底的宮殿金碧輝煌。其規模之大,可以說是將半個烏尤山都掏空了。怪不得樂山大佛斷斷續續修了90年,原來大部分人力物力,都被抽調到這個機密工程來了。
老人“撲通”一聲跪倒在平台上,看著眼前的奇觀老淚縱橫,哭中帶笑呢喃有聲。他一生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所有的辛勞都在這一刻得到報償,家族的夢想在此時如願。地宮內,經幡、長明燈、供養台、供具、鍾鼓、磬、木魚、燭檠、蒲團等一應聚全,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在地下,誰都會以為走進了一座恢弘的佛教寺廟。
高約20米的鎏金佛主坐像位於地宮的中心,正對著平台門廊。他結跏趺坐(即互交二足,將右腳盤放於左腳上,左腳盤放於右腿上的坐姿。)在寶座之上,寶座分別由金剛須彌座及蓮花座兩個部份組合而成。他螺髻低平,麵相豐圓,那張臉幾乎和樂山大佛的臉一模一樣。袒右肩,著半披式袈裟,袈裟衣角覆座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作“施無畏說法手印”,寓意為解除眾生苦難。雕像身後有圓形頭光及桃形身光,頭光中為高浮雕蓮瓣,經聯珠紋繞飾一周,外接一圈變形曲回紋,再以雙重聯珠紋描邊,特別精致。蓮花盤下是佛教密宗金剛座,仙霧彌漫中可見大大小小數百尊菩薩和羅漢、明王、鬼神塑像,他們或坐或立形象逼真,簇擁在佛主周圍,傾聽佛法的教化。
不分寒暑的地宮中彌漫佛寺中特有的檀香,輪回和jane張著嘴巴,怔怔的看著這一切,如此虛幻又如此真實,耳邊似乎響起了神聖的梵音。好一派西天極樂世界。
整個地宮被布置為佛教密宗曼荼羅的“法界”。輪回怕打擾到佛土清淨,小聲的對jane說,唐玄宗早期雖然抑製佛教,但後來崇佛之風就甚於前朝。大乘佛教的密宗一派,就是這個時期由所謂的開元三大士(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創立的。
印度最後一個時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其教典總稱為怛多羅。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為其理論前提,在實踐上則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禮儀、本尊信仰崇拜等為其特征。主張佛身四身說,法身、報身、應身和俱生身;宣傳自我是“與生俱有”(本性)的性質並是實現的目的,在實踐上重視導師的作用和秘密的儀式。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於三國時代。但在中國弘傳純粹密教(“純密”)並正式形成宗派的,就是前麵所提到的開元三大士。其他的密宗典籍,後世稱為“雜密”。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印度密宗高僧善無畏攜帶梵本經西域來到長安,深受玄宗禮遇,被尊為“國師”。開元五年起,先後於長安、洛陽兩處譯出密教經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於洛陽大福先寺由其弟子一行協助譯出的《大日經》7卷,後成為密宗的“宗經”。一行親承講傳,又撰《大日經疏》20卷、《攝調伏藏》等。他們傳授以胎藏界(理)為主的密法,是為中國密教正式傳授之始。
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一說七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剛智經南海、廣州抵洛陽,大弘密法。金剛智於開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後在長安資聖寺、大薦福寺譯出《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等經軌4部,7卷。其弟子不空曾奉師命赴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學習密法,回中國後先後在長安、洛陽、武威等地譯出《金剛頂經》、《金剛頂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等11部,143卷。《金剛頂經》後亦為密宗所依的主要經典。他們的傳授以金剛界密法(智)為主。
密宗的另一種稱謂——開元宗,就是這樣來的。
密宗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有“理”、“因”、“本覺”三個方麵的意義);“識”為“心法”,屬金剛界(有“智”、“果”、“始覺”、“自證”四個方麵的意義)。主張色心不二,金胎為一。兩者賅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佛與眾生體性相同。眾生依法修習“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此宗儀軌複雜,所有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均有嚴格規定,需經阿闍梨(導師)秘密傳授。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譯則為壇城、圓輪具足、聚集等。在古印度,它的原意是指國家的領土、祭祀神的祭壇,現在則一般指將代表佛、菩薩等諸尊法相或以梵文咒字、法器等代表諸佛菩薩,以一定的秩序加以排列的圖案。其形式多樣,有畫地為壇者,畫紙或布為壇者,建廟為壇者,劈岩鑿窟為壇者。其形式有平麵者,有立體者,大至一座山,小至一張紙,甚至泛指一切圖像,隻要體現了密宗的義理或特定的儀軌,皆不失為曼荼羅。它是對空間的設計,像一座宮殿,代表佛、菩薩聚集的道場。曼荼羅有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這種力量能消滅所有罪惡的根源。修行者在其中不受魔障打擾進行修行,所以也是證悟的場所,代表徹悟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