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坦白從寬,越扯越寬(1 / 2)

何局長和王處長,一個是檢察係統從事過多年瀆職偵查工作的檢察官,一個是紀委的資深辦案人員,兩個人都有很豐富的審訊犯罪嫌疑人的經驗。因此,在開始審訊葉鳴時,他們都是信心滿滿的,自認為不需多久就會擊潰葉鳴的心理防線,讓他徹底招供。

按照他們的策略,在審訊開始時,他們先照例問了葉鳴的基本情況後,主持審訊的何局長便單刀直入地說:“葉鳴,你是地稅局的,是一個公務人員,自己心裏應該有數:我們一個是檢察院的、一個是紀委的,現在找你問話,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是你有違紀違法甚至是犯罪的嫌疑。按照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辦案原則,我們想先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先主動坦白,交代你所有的違紀違法行為。你的坦白交代情節,我們將記錄在案,可以作為你以後麵臨紀律處分或者是刑事處罰時的法定從輕情節,可以減輕對你的處罰。我們也不急,給你十分鍾考慮時間,十分鍾後我們希望你能如實交代你的問題。”

說著,何局長便看了一下手表,對葉鳴點點頭,示意十分鍾考慮時間現在開始計數。

葉鳴曾經在於施英凱吃飯時,聽他說起過檢察院反貪局幹警在審訊嫌疑人時的策略,知道他們首先會使用一招:先不告訴嫌疑人檢察院到底掌握了他什麼犯罪證據,讓他自己先坦白交代,並告訴他坦白交代可以爭取從寬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心理素質不好的嫌疑人,心裏就會發慌,就會在腦海裏猜測檢察院到底是掌握了自己哪一條貪汙會是受賄的證據。同時,他心裏還會被那句“從寬處理”的話語所誘惑,於是,便開始試試探探地交代一些問題。而他交代的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是並沒有被檢察院掌握情況的新的犯罪行為。這樣的話,嫌疑人的問題就會越扯越寬、違法犯罪事實就會越來越多,檢察院的收獲也就越來越大——現在民間流傳的那句“坦白從寬,越扯越寬;抗拒從嚴,回家過年”,估計就是這麼來的。

葉鳴記得:當時施英凱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冷縣地稅局一個幹部的貪汙受賄案件。這個案子是施英凱主辦的。涉案的幹部姓甘,叫甘芝怡,案發前是新冷縣地稅局征管科的科長。這個科長非常貪,幾乎到了雁過拔毛的地步,舉報他的納稅戶很多,也曾經被檢察院反貪局傳喚過幾次。但是,這個甘芝怡心理素質特別好,每次都是死扛著不交代問題,而那些舉報人提供的證據又不足,加之他與地稅局領導關係也很好,所以每次在傳喚他二十四小時之後,就被地稅局領導從檢察院接回去了。

後來有一次,新冷縣檢察院反瀆職偵查局在查處一樁稅企勾結、利用虛開發票方式偷逃稅款的案件時,發現有幾本發票是從新冷縣地稅局征管科發票管理站發出去的,於是便想傳喚甘芝怡去了解一下情況,讓他去辨認一下那些發票是不是他們科裏發出去的,必要的時候還要他去作證。

事實上,這樁案子也確實與甘芝怡無關。但是,當時的瀆職偵查局局長施英凱卻久聞甘芝怡的大名,知道他幾次進出檢察院反貪局,都因為沒有證據,而且他自己死扛著不開口而不了了之。於是,在這次傳喚甘芝怡時,施英凱便耍了一個小花招,並不告訴他是為什麼傳喚他,而是先讓他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問題,有沒有需要向檢察院坦白的違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