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書記聽李潤基問起如何處置謝宏達的問題,想了想說:“這個問題我也正在考慮。我也準備給他兩天的時間,看他有沒有悔悟之心,會不會來主動找我交心談心。但是,根據我對此人的了解,估計這種可能性不大。所以,我的初步想法是:等你們拿到謝宏達違法犯罪的證據後,我就去找秦歌同誌通氣,準備將謝宏達拿下,至少要撤掉他的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的職務。至於具體如何處理,處理到什麼程度,還得看上麵的意思。”
李潤基一聽鹿書記這番話,就知道謝宏達肯定完蛋了……
與此同時,在省政府辦公樓,省長秦歌此時也陷入了一種焦灼和苦惱的境地之中。
正如鹿書記所感覺到的一樣,秦歌從本質上來說,算是一個好官、清官。他自十七歲參加工作,從基層生產隊長幹起,憑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加上一絲不苟的廉潔自律操守,在開始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地熬上來,最終站到了省長的高位。而且,在他當上天江省的省長時,他還沒有五十歲,屬於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省部級正職之一。
後來,他在天江省大力扶植自己的人馬,苦心經營數年,好不容易熬到原來的省委書記走了,滿以為以自己的年齡優勢和資格資曆,可以順利接班成為天江省的一把手,或者是調到其他省份去當一把手也行。
但是,沒想到現在的中央一號首長對他並不是太了解,盡管有與秦歌關係很好也很賞識他的原來的中央三號首長大力推薦,但中央決策層還是沒有同意讓他接老書記的班,而是從某部將鹿知遙空降過來,主持天江的全盤工作。
而正是因為這一點,秦歌對鹿知遙便有了一種本能的反感,覺得他是憑借與一號首長的關係才得到天江省委書記這個位置的,肯定沒有什麼能力,說不定還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所以,鹿書記剛來時,他還從內心裏有點瞧不起他,心想這姓鹿的一直在中央部委工作,沒有任何地方工作經曆,他有這個本事和能力掌控天江這麼一個大省的政局嗎?他有能力將天江省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去嗎?
因為有這個疑問,所以,秦歌在鹿書記初來天江時,是存了看笑話的心思的,也希望他在天江處處碰壁,四處樹敵,最終因為站不住腳跟而自己灰溜溜地滾回京城去。
恰在此時,汪海、周濟清、謝宏達等幾個原來自己栽培和扶植過的老部下過來,極力攛掇他采取措施排擠、打擊鹿知遙,爭取在一年內將他擠走。他們還熱切地表示:他們願意團結起來,在中央決策層中為秦省長找關係、想辦法,讓他們各自的靠山都為秦省長當上一把手說好話、唱讚歌,影響一號首長對秦省長的看法,最終取鹿知遙而代之。
秦歌作為一省之長,當然明白這種拉幫結派、打擊異己的行為是極為不當的,也是相當危險的。但是,對省委書記位置的渴望、對鹿知遙的怨恨,卻使他一下子忘記了原則、忘記了立場,居然鬼使神差地同意了汪海等人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