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很自信地認為:雖然自己提出要班子成員對他開展批評,但他們肯定會猶豫一番、推讓一番,誰也不願意率先出來第一個開炮當“出頭鳥”的!
但事實證明:他的自信有點過頭了。
他最後那句話還沒有落音,常務副書記白傑立即接口說:“好,王書記既然有接受批評的雅量,那我就不客氣了,我來指出您身上的三個毛病:
“第一個毛病,是忽視紀檢監察隊伍的自身建設,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我們常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紀檢監察機關要去查處別人,首先就得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素質過硬、清正廉明的執紀隊伍。但是,自從你到天江擔任紀委書記以來,隊伍建設這一塊就基本丟棄了:政治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紀檢日活動、民主生活會流於形式,對紀檢監察幹部的廉政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也基本荒廢了。最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就在去年12月,監察五室的副處長、監察七室的處長接連因為違紀被查處。而這兩個人的違紀行為,都發生在你當書記以後。我認為,他們兩個人監守自盜、執紀違紀,與你這個書記忽視隊伍建設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個毛病,是剛愎自用、好大喜功。你從去年在全省紀檢監察係統推行‘同級監督’,既沒有到下麵充分調研考察,又沒有經過省紀委常委會反複討論醞釀,更沒有征求各級黨政領導的意見建議,僅僅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半個月就炮製出一份推行‘同級監督’的方案出來。在研究通過這個方案的常委會上,我和幾位副書記都提出意見,認為這個方案出台太匆忙,而且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很可能在實施過程中遇到阻力。但是,你卻指責我們沒有開拓創新意識,故意阻撓你的改革措施,迫使我們違心地通過了這個方案。結果呢?在執行中果然遇到了地方上的重重阻力,很多地方紀委書記叫苦連天,說被方案中那些硬指標搞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但他們又不敢跟你說,隻好找我們幾個副書記訴苦。
“第三個毛病,是親小人、遠君子。今天當著鹿書記和諸位同事的麵,我直言不諱地說:你一直在重用、一直在誇讚的譚雲,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和投機鑽營分子。當初潤基同誌當書記的時候,這個譚雲就多次到我家裏去過,給我送禮送錢,想要得到提拔,但都被我拒絕了,他也一直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後來他在你手裏得到了提拔,並獲得了重用,就開始意氣風發趾高氣揚了。尤其是當上了針對副省級以上幹部的明察暗訪小組組長以後,他以為得到了尚方寶劍,竟然安排人跟蹤、盯梢一些副省長和其他副省級幹部。上個月十號,有一位副省長去出席一個招商引資宴會,半路上察覺了譚雲手下的盯梢行為,勃然大怒,當場抽了那個負責盯梢的紀檢幹部一個耳光。像這樣走樣變形的‘同級監督’,也隻有譚雲這樣的小人才能幹得出來。長此下去,將極大地損害我們紀委的形象和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