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機室裏挺無聊的。
電腦給二十八位選手再次定了上場順序,肖一若排在了第二十位,也不曉得是好是壞。
進來之前,編導了,場內隨時有可能把鏡頭切進來,所以不要做太多的無效行動。
當然,聊沒關係。
可大夥心裏沒底,生怕造成什麼放送事故,所以都老老實實地坐在那,不敢亂動。
手機被拿走,屋裏也沒個電視,選手們出去好幾個,不曉得現在是個啥情況。
唯一可以安慰的是,速度挺快。
一次出去三個人,過不了多久,又是下一批,隻見出,不見進,肖一若猜測是去了另外個地方。
舞台下,觀眾們趁著上下台的間隙,也會聲聊幾句。
“誒,上個選手蠻精神的。”
“嗯,聽他話好舒服的感覺。”
“之前那個不太行。”
“節奏好快。”
這種類型的比賽,隻要有眼睛,有耳朵,就能聽出個好壞,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
或者,應該主持人本該如此,讓觀眾滿意了,他才是合格的主持人。
選手們一一上台,得知考題後,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張嘴就來,的那叫個行雲流水,有的沒做好充足的準備,短短幾十秒,便能看見臉上急出了汗水。
相當真實。
董青也了,這個環節是考驗選手們反應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孰優孰略,都能看個大概,增加了參與度。
評委們的鏡頭不多,金話筒的舞台,主角必然是選手。
況且,明後有的是話的機會,幾人沒有著急。
“張思睿很不錯。”
“不虧是一線衛視出來的,種子選手。”
“高文耀好像有點言過其實了。”
“大概不是特別適應這種節奏吧。”
“我對吳玉芳印象很深”
“這個四線衛視的陳文全可以看一眼。”
對於選手們的打分,評委們很嚴謹,正是因為普通觀眾也能看懂,也能聽個大概。
十分的標準,同個選手,差距是在05分以內。
而眾觀全局的金話筒導演有些開心。
他是頭一年參與,在壓力下,果敢地提出改變,采用了直播的方式,有人提出,三個半時的直播,時間是不是過於冗長。
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導演決定堅持自己的意見。
金話筒不同於其他選秀節目,不可能得到太多年輕人的關注。
半個月的預熱時間,對於燕視已經算特別長了。
從網絡熱度,新聞點擊數量等一些相關數據上看,似乎好不錯。
特別,預選賽的片段,以及三個作品上傳後,許多專業人士以及主持人們給予了頗高的評價。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收視率才是王道。
前幾年,金話筒三十二強乃至十六強,基本收視在11%左右,決賽差距比較大。
選手是根本,兩年前,有幾位選手特別出彩,觀眾支持率很高,也進入了最後決賽,關注的人明顯更多,後邊兩屆會差上不少。
可以,整個舞台,除了選手,就是導演最緊張了。
從八點鍾開播,一直到現在,近一個時。
實時收視率也傳達到節目組。
最低收視,11%,最高收視14,平均17%。
而且,整個趨勢是上升的。
這讓導演鬆了口氣的同時,更加注意,這可是現場直播,隻要出一點問題,他的責任最大。
朱偉明下了舞台,沒有攝影機後,臉上的笑意不見了。
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他自己剛才的表現真不算太好。
被帶到另外個休息室後,看到了已經秀完的選手。
“隊長!”鄭先泰在那招手。
朱偉明和眾多選手點頭打著招呼走了過去,才發現牆上掛著個大電視,裏頭正在同步播放舞台上的鏡頭,原來這裏可以看到後頭選手的表現。
“老鄭,我剛才是不是有些拉胯。”他發現屋裏沒有攝影機。
鄭先泰有些尷尬地笑了笑:“還不錯啦,就是有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