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直播時間也縮短了不少,三個多時對於晚會啥的,或者選秀類節目不足為奇。
可正規比賽,看點不如他們,也缺少大牌藝人助陣,所以,果斷縮減,到了一百五十分鍾。
兩百四十分鍾,二十八個人,人均不到十分鍾,一百五十分鍾十四個人,超過了十分鍾,沒有選手會介意。
很快,半決賽拉開序幕。
本輪選手們依然是抽簽,可能是一個成語,可能是一個地名,可能是一個人物,一件事。
兩分鍾準備,六分鍾表現,發散性思維,講故事,實事,聊事實,吹牛博,什麼都可以。
這同樣是對主持人本身綜合素質考驗,從在舞台上站姿,精氣神,到整體形象,到學識修養,觀察能力,想象力,節奏掌控,心裏素質等等等等。
給你具體考題,要你做啥事,這不難。
但隻給出個範圍,其他全靠自己。
選手們表現各不相同,有人侃侃而談,卻沒注意觀眾打起了嗬欠,有人眉頭緊鎖,卻毫不自知,也有人團花亂墜,贏得了滿場喝彩。
“選手們之前不知道考題麼?”
“肯定啊,沒看一個個都愁眉苦臉。”
“五號好菜啊,這真是主持人麼?”
“你行你上,別嘴強王者。”
“你行你上哥來了。”
“估計隻有燕視有這個魄力,在現場直播,還不透露考題。”
“聽是改版,這一屆的考生比較倒黴。”
“評委很不給麵子,缺點全都給出來了。”
網絡上不少人在看直播,彈幕議論紛紛,表現好的選手不吝稱讚,那些差的,自然是狗血淋頭。
相比之前,比賽多了個交互環節。
評委們是一邊與選手交流點評,一邊打分數,同樣,還是不公開。
眾人算是體會到了什麼叫毒蛇,大概是節目是設定如此,一點麵子都不給。
“你確定普通話過了甲等?六分鍾,我至少聽到了五個錯字”
“你全程眼光飄向哪裏,既沒有看現場觀眾,也沒有和評委的互動”
“下棋講究看三步,你呢,好像一步都沒有,想到什麼什麼,前文不搭後語”
“作為主持人,必須有顆大心髒,緊張到聲音發顫,心理素質還得加強”
作為燕視的比賽,請來的評委和其他節目不同,啥妖魔鬼怪都能當老師,當評委,明明是歌唱比賽,來的也都是挺不錯的歌手,非得找些根本不懂音樂的人來評價。
的都是玄乎的東西:
我覺得你的歌詞不夠有深度,
表演聽力差,節奏到歌詞一般,
慘不忍睹的表演,
看過最差一次的現場。
具體哪好哪壞,他們不清楚,但攻擊選手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
有些人明明是演員,敢去教人唱歌,有些人明明是諧星,敢去評價人演技,有些人上去,就是為了製造矛盾,引發爭議。
其中,自然少不了蔫壞的節目組作祟。
許多節目是有人設一。
嘉賓有精有傻,大方氣,有人就是要故意挑起事端,現如今,黑紅也是紅。
燕視注重收視率,更要的是麵子,他們可不希望看見爆出什麼實力選手因為評委的關係被幹掉。
所以,在拍攝之前,不隻是肖一若等人要開會,評委也是一樣。
給出的要求是:拋去選手所有額外的因素,包括之前的成績,知名度,來自哪個電視台,一切的一切,以本場表現為準。
於是,可憐的選手們感受到了火力全開的滋味。
也不是所有,還是有表現好的。
比如肖一若,比如張思睿,比如吳芳,這幾位選手延續了昨火熱的狀態,這讓一直期待他們表現的劇組和評委欣慰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鄭先泰,他比肖一若大三歲,在所有選手裏卻是年齡倒二的存在。
平時性格跳脫,和誰都能聊幾句,和誰都能笑幾聲,在休息室化妝間,大夥不都挺緊張麼,他便負責活躍氣氛,一段單口相聲,不一定能逗所有人大笑,但真能緩解緩解情緒,可以整個團體,他的人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