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死的韋玉林(2 / 2)

而杜家稍弱一線,但也相差無幾,同樣有十餘任宰相,其中最著名的便要屬與房玄齡合稱房杜的杜如晦,隻不過老杜家風水不太好,杜如晦死的早了些。

南城最大的一片莊園便是韋家的,足足百畝之地,亭台水榭回廊殿宇不絕如縷。不僅如此,韋家的府門比尋常府門高三尺寬九尺,比老程家的大門都要囂張。

回到韋家之後,韋玉林徑直去見了父親韋華,韋家當官的人不少,但韋華確是正兒八經的生意人,韋華還有兩位兄弟,一位任光祿寺少卿,從三品,一位任尚書右丞,正四品,可謂是滿門高官,威望無倆。

韋玉林回到家宅的時候,韋華正在書坊寫字,所寫正是李業在酒坊開業之時所作的《水調歌頭》,運筆流暢,行雲流水,端的一手上等飛白體。

“父親的字越來越爐火純青了,縱然是國子監的那幫老孺,怕也比不上父親的這筆飛白。”韋玉林恭敬的束手站在一邊,稱讚道。

韋華瞥了一眼自己的大兒子,微微一笑 ,“飛白體集大成者,還得是當今陛下,陛下雖出身勇武,但亦是文法大家,為父比之不足。”

眾所周知,李世民酷愛飛白,時有練之,以至於某一段時間,整個長安都掀起了練習飛白的熱潮,不管是世族大家還是窮讀書人,就算是剛剛啟蒙的孩童,說不好都能寫就一手亮眼的飛白出來。

“林兒,為父雖然將家族生意交了一部分給你,但生意事小,讀書為大,士農工商,商人最為低賤,行士方為上上之選。”韋華一邊運筆,一邊告誡道。

“你看看,一個不知其名的小和尚,都能作出如此堪稱絕唱的詩詞,可見大唐國運昌盛,文道中興,莫要錯過了好時節。”

韋玉林雖然不以為然,但還是點點頭。

對這位一手操持家中生意從未有差錯的父親,他向來恭敬且敬畏。

韋華停下手上的筆,“至於最近酒坊生意的損失,你大可不必在意,我韋家的酒釀生意微不足道,動不了我韋家根基,莫不如趁機將酒釀生意交於程家,倒也算交好了一門新貴。”

韋玉林忍不住蹙了蹙眉頭,“爹,酒釀雖然不是我韋家主營生意,但每年都有近百萬貫的欠款入賬,輕易放棄,豈不是憑白便宜了別人?”

韋華搖搖頭,輕笑,“林兒,你可知財富與權利,哪一個更關鍵?”

韋玉林愣了愣。

“這些年,若非你兩位師伯在朝為官,幫韋家擋下了太多麻煩,我韋家也不可能成為京門第一世族,酒釀雖然素有盈餘,但一來咱們沒有新穎之法,釀出的酒無法與程家競爭,而來,強行與程家掰手腕,無端得罪了一大國公,並不劃算。”

“等哪一天我韋家能壓盧國公府一頭,再複行此道也不晚。”

韋玉林麵色陰晴變幻,盯著書案上的書卷,許久後咬牙。

“父親,若是我拿到了‘金露’‘綠蟻’,甚至‘嬋娟’的釀酒之法,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