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
幾人對視一眼,神色中滿是敬佩。
這老匹夫其他的不說,這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的氣度,實在是我輩之楷模啊。
盧國公到了之後不久,英國公李績,衛國公李靖緊隨而至,之後便是褚遂良劉洎房玄齡等一眾文臣,長孫無忌壓軸,緩緩而至,剛剛走進太極殿,朝會鍾聲隨之響起。
李世民至,身著弁服,有攀以持發,玉簪導,絳紗衣,素裳,白玉雙佩,革帶之後有鞶囊,以盛小雙綬,白韈,烏皮履。並沒有前隋天子服的奢靡繁瑣,但卻不是華麗尊貴。
眾臣叩拜。
李世民淡淡的掃了一眼眾臣,麵色古井無波,如淵似海。
“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眾臣麵麵相覷,正覺得李二陛下諱莫如深不可考量的時候,戶部侍郎呂則誦站了出來,“回陛下,前段時間關內暴雪,萬餘百姓流離失所難以為生活記,為賑災濟民,戶部共計支出錢款一百二十萬貫,太子殿下籌募錢款一百五十七貫,共計兩百七十七萬貫,全部用於賑濟之用,截至昨日,共計搭建房舍一萬二千餘座,布施放糧五十萬擔,關內災情消泯,幾無流民。”
李世民麵容稍緩,沉聲道,“甚善。”
眾臣拜服,同時高聲喝誦,“為大唐賀,為陛下賀!”
近來最主要的事,便是關內雪災,戶部作為主管災情的部門,自然需要簡單的日常彙報,彙報完之後,戶部侍郎退回朝列,太極殿內再次陷入了沉寂。
“還有其他事嗎?”李世民環顧一周,眼眸微不可見的瞥向左側文官列的韋氏兄弟,卻看到此二人低眉垂目,並沒有絲毫表態。
就在這時,吏部一位侍中站了出來,躬身拜服,“陛下,臣黃文清有本奏。”
李世民麵容微不可查的一沉。
“近年來陛下仁德厚義,威服四海,大唐國運昌盛,吏治清明,全賴陛下之功……眼下年關將近,年關之後馬上便是春闈,天下學子泱泱,皆慕陛下洪恩予以報國。”一通馬屁中,夾帶著幾句極容易挑動眾人神經的話。
“這是吏部列出,大唐各地選拔的優秀子弟,欲以造冊錄用,請陛下批示。”
一本名冊呈至李世民案邊落定,大殿中落針可聞。
李世民望著手邊的名冊,眼神如淵海一般沉寂,隻不過與昨日的憤怒不同的是,這位天可汗陛下嘴角竟然挑起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
“高尚書,此名冊你可有過目?”李世民轉頭看向吏部尚書高士廉。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其權利不可謂不大,而吏部尚書更是吏部的一把手,其下屬侍郎所呈的名冊,自然需要一把手過目。
眼下高士廉默許,那便意味著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位三品國公其實選擇站在長安世族的背後。
李世民表情晦暗,帶著一抹譏諷之意。
因為他清楚,眼前此人除了位列國公,統禦吏部之外,還有一個不可被忽視的身份。
他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