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好人 讓自己的心和世界充滿愛
——序《做一個好人》
人們關注成功者,對成功人士有異於凡人的經曆充滿興趣。成功者怎樣看待金錢?怎樣對待他人?他們認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這些問題讓人好奇。
本書作者泰國安美德基金會董事長、亞洲知名華裔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邱威功就是一位成功者。他是一個甘蔗農場主的兒子,剛50多歲就把自己打造成泰國最大工業園區“霸主”和惠及許多貧困群體的慈善家,成就了人生的財富夢想以及回報前輩和社會的美好理想。
本書記錄的是一個成功者的串串足跡。他少時生活的20世紀50年代,泰國社會不乏槍殺和暴力,很多驚險場麵讓他終生不忘,給他幼小心靈留下無窮恐懼。他的家庭原來也很不幸福。但挫折和危險成了最好的老師,逐漸讓他領悟到:“生命極其短暫,較之於有價值的人生,有些人真是枉到人世間走一趟。”他立誌自己救自己,進而用愛心和業績援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
邱威功有一個特殊家庭,在包括同父異母的20多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家裏幾代人經商,他的血液裏流淌著創造財富的基因。他5歲時賣出第一袋炒花生,掙得第一個25分,其後一直幫助父母賺錢;長大去中國台灣讀書,再回泰創業,一路走來,不管有起有伏,有得有失,從未丟掉每一個掙錢的機會。單就國際貿易,他就做過出口金槍魚、木薯、食品罐頭等生意,後來建立起邦巴功工業園區。他連續兩年被《福布斯》雜誌評入泰國富豪榜前40名,並成為亞洲的慈善英雄。
本書記錄了一位成功者的思想軌跡。在關於獲取財富、對待他人的問題上,中國儒家傳統的一些理念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不傲窮”、“富而好禮”等,並未被作者直接提及,但在敘述事業發展的字裏行間均自然而然地涉及相應的處事之道。
作為家中的長子,邱威功天生就有一份責任,要引導弟弟、妹妹成為值得親人和社會信賴的好人。他相信身教重於言傳。他相信仁愛、寬宏和道德的力量,相信良心善意比任何物質遺產更寶貴。他為自己是一個東方人而感到幸運。東方人的特性如善良、謙和、互助、感恩、堅韌和親情意識等,在他心裏都紮下很深的根。
本書記錄了一個成功者的人生感悟。邱威功對自己的經曆進行梳理,從不同時期的人和事中去認識人生,探尋真理,與讀者分享自己的心得。書中不乏這樣睿智的警句:“我相信真理,相信紀律和理智。每個人如果都向往美好事物,做出建設性貢獻,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化……未來一定能獲得成功。”也有一些智慧禪語:“我熱愛和崇拜大自然的法則,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違抗自然法則和否認事實,不論是好還是壞,高尚還是低賤,都會生老病死……所以我們應純潔、放鬆、安靜我們的身心,減少貪念和癡心……毫無歧視和偏見地為大眾謀利益,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為人類5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種族。”
邱威功寫成本書,可能與書中最後部分記錄的一個月的出家修行有關。期間他靜坐獨處,苦思冥想。“五十知天命”。那時的邱威功大約也到了這個境界,他對自己人生的回顧和解析讓人讀來頗有助益,對我們如何看待人生和看待世界,都會有所啟迪。應感謝作者百忙中創作此書的初衷:希望引導年輕讀者做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好人。
作為一個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炎黃子弟,作者多年來熱心支持泰中兩國友好交流,堅持“一個中國”立場,也值得一提和讚賞。
本書譯者張益明畢業於北大東方語言文學係,是我年輕有為的校友,也是我在外交部的同事,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夫人、全國人大外事委辦事機構幹部朱乃珍無私幫助下認真翻譯了此書,好。青少年朋友定會開卷有益,激勵自己快樂學習,天天向上,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祖國人民放心。
2011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2周年紀念日、國際讀書日自南京茅山經江陰赴無錫碩放途中。
李肇星
(前外交部長、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譯者的話
初識邱威功先生是在1993年6月。作為隨同泰國總理川·立派訪華的百名企業家代表團成員之一,那年他正值不惑之年,而我剛從大學畢業,擔任隨團翻譯。後來我到曼穀工作,與邱先生的友誼從那時起一直延續到今天。18年來無論我的工作地點如何變動,我們一直都保持著聯係。從年齡上講,他算是我的忘年交,但更像一位可親可敬的兄長,時刻關心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