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餘沒有在離心機廠多呆,他準備去隔壁的風神動力機械廠看一看。
為此,李世林還準備了一輛吉普車。
薑餘很奇怪這樣的舉動,不就兩三百米嗎?
“老李,幹嘛呢?我又不是沒腿,走過去就行了。”
李世林坐上駕駛位,招呼道。
“上來吧!去了你就知道了。”
還挺神秘的!
……
20分鍾後,車子開出了城區。
……
又10分鍾後。
吉普車來到了一個人煙稀少的山腳下。
看到這裏一條長長的跑道,薑餘很快就知道了,這是一個廢棄了的空軍基地。
根據李世林的說法,由於戰略轉移的需要,這裏基本上算是半廢棄狀態。
上麵得知李世林要建航發工廠,便把這個地方以友情價賣給了騰輝精工。
發動機生產好了,肯定是空運出去更好,這些東西太貴重了。
粵東地區的路實在太糟糕了。
這裏原本還有一個排的士兵駐紮,也順帶讓騰輝精工接收了,武器彈藥之類的也沒有收繳。
畢竟,這也是算另類的支持了。
李世林開著車在四處逛了會。
薑餘發現這裏的安保措施非常不錯,就是士兵少了點。
“老李,這裏人少了些,再多找些退伍兵過來,我不放心啊。”
“另外,這裏的安全保衛設施都要重建一下,要像軍事重地那樣來建設。”
“最好啊,從部隊裏麵再弄些精明的軍犬過來,有時候更好用點。”
……
“飛十”的慘痛教訓告訴他,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謹小慎微的態度。
兩人一起來到研究所。
薑餘發現這裏的科研人員大部分都是老毛子,二毛子。
原“飛十”的幾個老專家也帶著一批京都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在這裏實習。
研究所所長是個50歲的老毛子,名字叫盧卡·伊萬科維奇。
“親愛的老板,您終於過來了,我們可是等的太辛苦啊!”
他身旁有個翻譯兼秘書,也是個老毛子,20多歲的小夥子,看上去很精神,東北話說得賊標準。
薑餘有點好奇,現在的俄羅斯人怎麼對漢語有興趣了?
後來一問才知道。
這小夥子是俄羅斯族,地道的樺國人,東北哪個屯的就不清楚了。
盧卡·伊萬科維奇帶著薑餘參觀他們的實驗室和工廠。
他一邊講解,還一邊誇讚薑餘帶過來的那種風神渦扇發動機圖紙“牛b”。
他偶爾還冒出幾個中文單詞,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旁邊的翻譯解釋說,盧卡·伊萬科維奇和這裏的科研人員已經加入了樺國籍。
這些歸附人員,現在都正想方設法學習中文,這小夥子也算是他們的中文老師了。
薑餘這下就更加好奇了。
樺國因為曆史和傳統的原因,很少破例允許外國人入籍。
盧卡·伊萬科維奇解釋說。
“上次從烏克蘭過來的飛行員有200多人,大部分都是我們俄羅斯人,隻有少部分是烏克蘭人。”
“考慮到樺國已有俄羅斯族,軍方就把這些俄羅斯人編入樺國……”
薑餘插嘴問道。
“那些烏克蘭人怎麼辦?”
盧卡·伊萬科維奇聳聳肩,攤攤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想都不用想,那些烏克蘭人肯定會鬧。
他們回家是不可能的。
家裏直係親屬基本都帶過來了,還回那個鳥不拉屎地方幹嘛呢?
……
風神渦扇航空發動機,看似功率很高,也很複雜。
但對這些經驗豐富的俄羅斯專家、馬達西奇工程師們來說卻是簡單至極。
隻要設計圖紙沒有錯,特殊材料能夠供應的上,基本問題還是不大的。
畢竟,這種發動機製作原理還沒有脫離他們的理解範疇,基本上還是延續了傳統的製造工藝。
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渦扇發動機,就這樣在一個與航空毫無瓜葛的製冷壓縮機工廠開始製造了。
雖然這樣的事情聽起來有些荒謬,但事實就是如此。
這個發動機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強度的功率,跟它所使用的材料有很直接的關係。
尤其是“金碳”的出現,直接打破了航空航天材料運用的極限。
(詳情請參見第60、61章)
對於渦扇發動機來說,函道比越高的發動機其用油也就更省推力也更大。
當然,這並不是能夠提高發動機效率的唯一途徑。
渦扇發動機的總推力是核心發動機和風扇產生的推力之和。
提高核心發動機的性能,最主要就是提高熱效率和燃油燃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