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聯合農場(1 / 2)

薑餘在海口陪櫻玩了兩,就讓她和同學們先行返回了京都。

楊校長為了薑餘的事情還是留了下來。

在這兩,他也沒閑著。

為了接下來的談判,他特意向上麵申請調派幾個俄羅斯問題方麵的專家過來幫忙。

他還打電話從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了解到了遠東的一些情況。

他相信薑餘的胃口肯定不會,購買的土地至少是百萬公頃起步。

薑餘打電話通知陳鬆帶領的律師團隊隨時待命。

……

之前的蘇聯,為了開發遠東也是拚了命,但效果甚微。

到了80年代初,蘇聯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

要知道,前蘇聯可是擁有全世界最大麵積的土地,他們的人口也不超過4億。

樺國因為有了袁老,有了雜交水稻,所以失去了這第一的名頭。

1994 年,北美學者布朗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誰來養活樺國》,在西方世界引起廣泛關注。

5 年過去,樺國隻用全世界 8%的耕地就養活了 18%的人口。

蘇聯倒下後,俄羅斯變成了資本主義模式,采用“休克療法”,造成物價飛漲,經濟舉步維艱。

而最近兩年,他們整個領導層為了爭權奪利又疲於奔命,更加無瑕考慮遠東的發展。

……

造成遠東農業落後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4個問題。

1:這裏人口太少,這裏的人都喜歡往歐洲跑,不願意在這裏,來這裏也不是耕地的。

:氣候惡劣,這嚴重影響農業的發展,也讓老毛子不喜歡呆在這裏,更別種植農作物。

:相比起樺國人的勤奮,老毛子更懶,他們隻喜歡做高大上的工作,耕種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4:俄羅斯這幾年,貨幣貶值太快,耕地賣糧食根本就無利可圖,甚至是虧本。

俄羅斯農民普遍對耕地沒有多大興趣,隻要不餓肚子,倒還不如養點牛羊或者駝鹿劃算。

因為農作物受氣候的影響比較大,投入的資金也不菲,那幹嘛還要做這個呢?

因此,遠東並不是俄國的糧倉。

相比起遠東,歐洲的平原地區,才是俄國的糧倉。

如今俄羅斯遠東的農業現狀,可以是荒涼的。

那裏人口少,大量的土地荒廢,沒人耕種。

雖然那裏有600多萬人,但農民也才100多萬人。

擁有600多萬平方公裏的遠東地區,人均土地麵積約為1平方公裏,大約1500畝。

在遠東,隻有在城市的附近,或者人多的地區,才有耕種的土地,其他偏遠地區很少。

從九十年代開始,遠東地區的農業就開始下滑,農業比歐洲部分地區的更落後。

當時俄國也在做出改革,但遠東的農業,就是無法發展起來。

那一片區域可是有很大一片地方是黑土地啊!

樺國東北既然可以成為樺國重要糧倉之一。

那麼,遠東地區也應該可以成為樺國的糧食重要來源之一。

那裏每年為我國提供一些糧食還是不錯的。

賣給樺國,不僅省去了長途運輸到莫斯科,價格也不錯。

長期以往下去,遠東地區隻會成為薑餘私人領地。

這塊區域將會和樺國綁在一起,尤其是在經濟上。

農業發展,遠東地區少不了與樺國的合作,更少不了樺國人去承租土地開荒種田。

路德維希·法耶夫斯把薑餘要購買土地開荒種田的意向,給莫斯科方麵做了彙報。

兩後,莫斯科回複了消息。

不同意,可以合作建立聯合農場。

這在薑餘意料之內,正好還節省了大筆資金,分擔了大部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