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米格—29(2 / 2)

在他的號召下,從自家大學和京都周邊的幾所理工類大學抽出了一大批教授專家審核這些論文。

經過十幾整理後,絕大多數論文都被打回了原地,因為這些內容或者技術已經有前人發表過了。

薑餘交代那些兼職的大學生們把這些人的名字都記錄下來,並且每個論文作者都給派發了500元的辛苦費。

這個時代,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中外科學論文檢索目錄,浪費了很多研究者們的寶貴時間去做了無用功。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種事情如果不馬上解決,在以後的幾年將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

雖然國家也有一個科學數據庫,但是更新非常慢。

特別是對國內外的論文和技術的更新,甚至可以延遲到一兩年之後。

這對於國家和整個民族未來的科技快速發展來,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打個比方,法蘭西科學家己經破解了艾滋病毒的基因成分,而國內科學家因為消息不對稱,還一直在埋頭研究。

這就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浪費。

又比如,某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發明了某種新材料。

而恰巧這樣的材料對於我們某個工業機械設計有巨大的幫助。

而我們的設計師又不知道,無奈情況下可能就會放棄,或者退而求次的重新設計。

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有一個純中文的科技檢索目錄,就很有可能會避免出現上述兩種情況。

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海量的資金肯定是要的,關鍵是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翻譯專家進行整理和歸類。

而且,就算是完成了,可能也要等到一年後了。

薑餘肯定不想如此麻煩,便求助係統。

“菲菲,有什麼辦法讓全世界的不同語種論文,快速的翻譯成漢語。”

“老板,現在的網絡語種環境大多為英文,隻要開發出中英互譯軟件即可,在“漢語言程序基礎知識概論”中149頁就有詳細的論述。”

薑餘意識趕緊進入大腦,找到了關於翻譯軟件的描述。

總共有三種翻譯形式,第一種就是最基本的文字翻譯,第二種是語音翻譯,第三種是人工智能翻譯。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對硬件要求不高,對程序員的要求也不算太高,但至少要十個人以上。

第二種是基於第一種的基礎上,進行語音辨別,這需要采納收集很多語音素材,就需要第四代網絡鋪開以後才能做得到。

第三種,需要量子計算機或者生物芯片計算機出現後才有可能做到。

看來,隻能先選擇第一種選項,其他兩種等以後再。

這一次收集到論文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漢語言編程這方麵的。

因為漢語言編程這方麵,沒有先例可循,所以隻能是由薑餘審核、評估。

他雖然也不是很厲害,但是他有人工智能啊!

經過兩時間不間斷的檢查,還真被他發現了很多這方麵的才,其中一個最的才剛滿16歲。

他把這些人的聯係地址全部整理歸檔後,每個人發了1萬元的獎金。

除此之外,薑餘還讓他們年後盡快來京都,準備解決純中文的科技論文目錄檢索係統。

這些漢語言編程才不定以後就是樺國互聯網的初代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