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麵他早買了, 廚房已經是這個家中最“充實”的地方。
找齊所需原材料, 寧淮燒熱一個小鍋,幹炒辣椒與花椒,因為都是幹香的材料,不過一分鍾, 霸道的辣味與花椒香味就鑽入寧淮的鼻子中,長久沒有受過刺激的身體頓時打了個噴嚏,眼角也紅彤彤的。
寧淮自言自語道:“這味道正!真是一輩子都沒聞到過了。”
炒好辣椒與花椒, 寧淮將其分成三份, 一份磨成粉,一份磨成手感更細的麵狀。
寧淮找到的磨粉器,和中藥房中磨藥的很相似。一個滾輪, 中間低兩邊高, 呈狹長狀。不管用機器還是手工, 反正現在不會有人教訓寧淮浪費時間。於是他搬了磨粉器到後院,不到十步路的距離,找了個曬太陽的地方, 一邊咕嚕嚕滾輪子,一邊往裏麵加炒好的雙椒。
寧淮抬頭看了看天, 後院的天與外麵也沒什麼不同, 架了結界的作用是什麼?他機械性的推動滾輪, 突然騰出一隻手,點開係統,找了個歌來聽。
聽著歌, 磨著粉,寧淮突然眼睛有些濕潤,他好像又是一個人了。
上輩子,他命好,可惜在他穿越前,父母也過世了,是病逝,他無能為力。這輩子,依舊是如此……寧淮用抓了辣椒的手去擦眼睛,嗷的大叫一聲,急急忙忙跑去廚房接水洗眼睛。
還能不能讓他好好傷感一次!
精細的磨了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寧淮又把磨粉器給搬回廚房,洗幹淨放到角落中。
磨好的辣椒粉與辣椒麵在瓷碗中被混合均勻,然後加入一勺鹽與糖拌勻,再鋪上一層炒熟的白芝麻。
辣椒油,剛出鍋時又可以叫油潑辣子,那一刻最香。
準備好辣椒粉後,寧淮將已經放了一個時辰的鍋中加入油,還有薑片、八角、桂皮,然後開始熬油。土灶的火力極好控製,修仙者的技術日常版本,組織科技與神話並存,寧淮大概對局子的廣闊程度有了了解。
寧淮開了中火,等薑片幹癟焦黃時,用漏勺舀出所有香料,等鍋中飄起白煙,就可以關火起鍋了。
雙手舉鍋,寧淮緩了一下,然後緩緩將鍋傾斜,把熱油倒入已經轉移到陶罐中的辣椒麵裏,等油浸過全部的辣椒麵,滋滋滋的響聲仿佛是開飯前的鈴聲。
辣椒油可以放很久,但需要常溫或低溫,大熱天還是會變質。寧淮用一個廣口陶罐裝的辣椒油,這種樣式的陶罐帶蓋子,蓋子旁還缺了一個小口,專門用來放搭配的小勺,勺子可以伸出一個頭來。
寧淮當時打開櫃門一看就知道,這一排陶罐是專門做給古代員工的調味瓶或調料盒了,樣式還是仿照的現代款,當然還是得寧淮這種真的願意自力更生的人才會喜歡。
以後的調味品不是買就是寧淮自己做,把辣椒油罐子放到專門騰出的一麵工作台上,寧淮深吸一口氣,他很快就能把這裏擺滿。
廚房中的味道還未散去,寧淮肚子咕咕咕叫了幾聲,他看了看時間:“下午四點了?嗯,可以吃晚飯了。”
趁著鍋還熱,寧淮燒了半鍋水,切了從客棧帶回來的半巴掌熟肉放到鍋邊貼著煨熱,等鍋中水開後,下麵,水汽翻騰著上升,寧淮的臉在水霧中朦朧,隻有一雙眼睛亮的攝人。
時間一到,已經調好味道的陶碗中被注入半湯勺開水,沒有時間熬湯,寧淮也不在意,醬油和醋的香味散發,長筷一撈,麵就全部從鍋中移到了碗中,寧淮把熱好的熟肉整齊碼到麵上,再打開辣椒油的罐子舀出一滿勺辣椒油,淋在肉上的不止紅豔豔的辣椒油,還有些變色的白芝麻與細碎的辣椒末,顏色~誘人。
寧淮虔誠的端著麵坐到陽台邊,倒了一杯果汁,激動萬分的吃起了晚飯。
他……終於又吃上辣了。以前寧家的菜譜,都是醇厚香濃的菜色,比較出彩的多是燉煮手藝,所以帶辣的炒菜既少也不正宗。
……
寧淮家旁邊,是一戶四口之家,戶主在盛羅縣做小生意,常常在雲州港和盛羅縣兩地跑。他妻子就在家帶兩個孩子,一大一小,一男一女。
這家人姓李,大的男孩叫李貞,小的女孩叫李玥。男孩兒在縣中官學上課,女孩才四歲。
白日裏,李貞放假,在家中做先生布置的作業,下午隱隱約約聽到有歌聲。不過兩句,後麵怎麼都聽不到了,李貞十二歲,還以為自己學糊塗了,特地休息了下。
等到四點,李貞走出房門,他做完功課,伸了個懶腰。
小小的李玥跑過來:“哥哥!哥哥!好香!好香!”
李貞抱著妹妹走到前院,鼻子動了動,不是很香,而是太香了!是一種霸道的香氣,比他同窗曾經請玩的好的幾位好友在盛羅縣最好的酒樓吃的那一道招牌菜還香。不過幾個月,他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