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延安行(3 / 3)

鷓鴣天

2001年5月16日,觀寶塔山“嘉嶺摩崖石刻群”。

滿目珍奇石刻群,石灣無語引遊人。

範公遺寶今猶在,政績軍功仍舊存。

追往古,想而今,豪情激蕩血狂奔。

延安處處延安頌,看水觀山能淨魂。

注:寶塔山(嘉嶺山)下石灣之石壁上曆代題詩題字十分醒目,有高山仲止、重關疊翠、先憂後樂、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等,其中尤以隸體陰刻“嘉嶺山”三十大字最為壯觀,每字竟有3.68米高、3.37米寬,是宋參知政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範仲淹任陝西經略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時所書。

鳳凰台上憶吹簫

2001年5月16日,謁延安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如鳳山形,人間仙境,至今舊址人盈。

望遠天如夢,翠嶺如屏。

人道從前來鳳,晨暮裏、鳴嘯含情。

民栽樹,書生弄管,引鳳來停。

因名。

那年一月,中共到延安,真鳳民迎。

自風停山麓,夜夜燈明。

革命高潮疊起,延安也、日益隆興。

誇來此,追尋鳳蹤,大浪心生。

注:傳說古時北山老林有一鳳,飛來延安,翱翔嘯鳴,欲棲止。民栽梧桐,秀才葉姓者,吹蕭與鳳鳴相和。於是,風落西山。死後,羽毛化為山花,頭顱化為山巔,兩翼化為山粱,整個山形猶如鳳凰,鳳凰山由此得名。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到延安,第一個駐地便是鳳凰山下,這時,延安人民才迎來了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金鳳凰。

滿庭芳

2001年5月16日,謁延安鳳凰山麓毛澤東舊居。

越過岷山,走完草地,領袖來此棲身。

那時遺物,今日尚留存。

遺物勾人記憶,覺遺物、件件都親。

窯窗下,偉人曾坐,夜夜著雄文。

辛勤,憑兩論,登峰馬列,扭轉乾坤。

更持久先明

抗戰遵循。

寫就華章十六,已定了、抗日殊勳。

沉思裏,紅光大放,似有日如輪。

注: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居住在鳳凰山麓。在這裏,他寫下了16篇重要文章。其中,《實踐論》、《矛盾論》發展了馬列主義哲學,是當時登峰造極的哲學著作,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論持久戰》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提出並闡明了“持久戰”的著名論斷,預見了抗日戰爭的規律,井和其他重要文章一起,指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少年遊

2001年5月16日,謁延安鳳凰山麓毛澤東舊居時,有感於毛澤東會見加拿大共產黨員白求恩。

鳳凰山下會求恩

佳話感遊人。

那時中共,率民抗日,天下美名聞。

漂洋過海來中國

援助最情真。

領袖為文,最高紀念,華夏永留魂。

注:諾爾曼·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共產黨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領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工作,1939年11月12日因醫治傷員中毒而在河北完縣逝世。他經延安時,在鳳凰山麓曾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會見。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著文《紀念白求恩》。高度讚揚“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說“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並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洞仙歌

2001年5月16日,遊清涼山石窟群。

清涼山上,萬佛清居地。

畫棟雕粱古來寺。

寺中藏、洞窟二十還餘。

今開放,萬佛釋迦等四。

造形皆生動,百態千姿,觀佛猶如別凡世。

大肚彌勒笑,三世清寧,觀音善、化身各異。

我竟欲、和眾佛談心。

佛卻默無聲,始知為石。

注:清涼山位於延安城東北之延河畔,半山有唐朝創建的萬佛寺,寺內有萬佛、三世佛、彌勒佛、釋迦佛、羅漢、睡佛、如來、藏經等20餘座洞窟。其中萬佛洞有佛像、菩薩像一萬餘尊,造形十分生動,自在觀音、千手觀音、三臂觀音尤為引人。三世佛洞中的釋迦牟尼三世像麵型清秀,神態寧靜,使人浮躁之情頓去。彌勒佛洞中的彌勒像,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如今向遊人開放者,僅萬佛、三世、彌勒、釋迦四洞而已。另外,清涼山除萬佛寺石窟群外,還有不少道教石窟,多數建於金代。

西江月

2001年5月16日,訪清涼山革命舊址有感。

既是佛家福地,還為文化名山。

遊山心裏浪波翻。

不覺渾身冒汗。

報社印刷曾駐,山東山半能觀。

它曾功大創當年。

今我新功要建。

注;清涼山當年是《解放日報》、新華通訊社、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中央印刷廠的所在地。《解放日報》舊址在清涼山東邊山麓,新華通訊杜舊址在清涼山水渠溝東側山坡,新華廣播電台舊址在《解放日報》編輯部右上角,中央印刷廠舊址在清涼山半山之萬佛寺石洞裏。

風入鬆

2001年5月17日上午,在延安地礦賓館聽延安市委黨校李主任作關於延安精神的報告,報告後,我作了簡短總結。李主任報告中所說的毛澤東的故事,使我感動不已。

王明昔日口河懸,張口萬千言。

原文馬列條條背,頁行卷、準確完壘。

照本宣科空洞,騙來讚歎連連。

澤東樸素自天然,形象語生蓮。

實為箭靶開弓射,理為箭、箭箭中環。

聽者心明情熱,掌聲陣陣驚天。

注:詞中的“實”即“實踐”,“理”即“真理”。王明演講空話連篇,馬列主義條文一背一大堆,連某卷某頁某行都背得清清楚楚,使一些學員誤認為他的馬列主義水平根高。毛澤東的演講樸素生動形象,理論聯係實際,使學員程有收獲。毛澤東曆來反對教條主義,強調實事求是,強調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強調有的放矢,他說:“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意箭靶的中心;矢,原意箭。

遭雷縣長禍從天,領袖受牽連。

聽民所罵開顏笑:

人先放、與法無關。

意見詳聽還改,公糧核減民歡。

耳聽故事淚潸潸,心有暖流潺。

偉人形象誠高大,他與民、親密無間。

若問何為民主?

為民徹底完全。

注:1941年6月3日,邊區政府在延安南美大禮堂開會時,延川縣代縣長李彩榮遭雷擊而死。一位安塞農民來延安南關市場趕集,偏偏毛驢也被雷擊死,於是他哭罵道:“老天爺瞎了眼,為甚不讓雷公打死毛澤東,偏要打死李縣長,打死我的毛驢……”邊區保安處便將那位農民抓了起來。毛澤東問保安處的小吳:“你為什麼非要拘留那位老鄉呢?”小吳答:“他在大庭廣眾中侮辱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哈哈笑道:“他罵了我毛澤東,可沒有犯法呀!”便讓小吳放了那位農民,並讓小吳了解那位農民有什麼意見。當毛澤東得知那位農民對增加公糧使群眾負擔太重有意見時,沉思再三,稱讚那位農民提了很好的意見。隨後,毛澤東經過調查研究,央定減征四萬石公糧。

沁園春

2001年5月17日下午,我們離開延安,向西安返回。途經宜川縣黃河壺口時,天色已晚,便住在了壺口觀瀑倉。放下行李,我們結伴來到黃河邊,觀壺口盛景。

壺口風光,舉世少有,千古奇觀。

看巨峰夾峙,大流衝劈,地開成峽,蜂立衝天。

攝魄奪魂,驚天震地,疑是天河被倒翻。

瞬間裏,忽由寬變窄,一口抽完。

龍槽頂上壺懸。

看壺口傾湯景壯觀。

似水簾垂掛,馬群狂跌,銀光耀眼,水霧騰煙。

接水龍槽,深無可測,萬浪千濤槽裏旋。

更水吼,像天公遠哮,地母深喧。

注:壺口在陝西宜川縣壺口鄉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此,由四五百米寬驟然收縮為四五十米,飛流直下,跌人四五十米深的龍槽,恰如黃河被一壺吸盡,又從壺口傾泄而出,所以人稱壺口。黃河壺口瀑布景觀之奇,氣象之壯,形勢之險,堪稱天下一絕,遊人到此,無不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