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1 / 1)

後記 後記

把這些年寫的一些雜碎,搜集整理,有些不安。這算什麼?

雜文、評論、散文,還是……算是,也不是;是什麼,不好說。

唯一的,是自己有感而發,用心所寫。所以,在為這些東西冠名時,想到了蘇老夫子那句名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雪泥鴻爪,隨意為之。

其實,作人,作文,也是留下指印,步出履跡。人生,文壇,若言其大,其博,其壯,猶如大海,高山。人僅為一芥子,一水珠,何足道也?任何痕跡,任何蹤影,渺小而短促。雪泥鴻爪,轍溝身影,相對於天地萬物,宇宙自然,隻是須臾之於無窮,瞬間之於永恒。回頭看這些淺薄的印記,東鱗西爪,隻是在人生莽原上劃出了小小蹤跡,究竟有多大意義,唯有天知。

很是崇敬那些屠龍掣鯨、讜論宏議的大家們,佩服那些恃才傲物、劍走偏鋒的高手們,也羨慕那些文采飛揚、下筆有神的同儕們。自己才力所限,隻固守一畝三分地,釀半打小酒,寫器小道淺而漫無章法的文字。如此而已,自得其樂。

本來對評論還算有些興致,無奈這些年,評論和批評多成了一種畫妝油彩,一份甜點,人情和商業味日濃,為人詬病。遺憾的是文化風尚也漸漸習慣於此。甜膩的表揚容易讓人麻木,也就難有寫作的衝動。寫作要有衝動,衝動即靈感。也許因為年齡的原因,衝動難再,更願意描述人生五味,心隨筆走,見出性情,不亦快哉。做快意之事,寫快意之文,人生一樂。

至於體例,以三段式編排:一是談文事文情,雜燴一鍋;二是寫人生人情,遊走式的寫實,以及懷念和感懷的文字;三是說書事書情,談書論人,書中也看人生。取名“雪泥鴻爪”,想法也有三:一是“爪印”之淺,難進大雅之室,僅為雜拌碎物;二是無所定向,不計西東,想到什麼寫什麼;三是寫來如雞爪刨食,隨意為之,不拘成法。我這自說自話,不知能否自圓其說?

所選文字散見於報刊,有小部分所寫時間有些久了,因沒有收進別種書中,自己還有點偏愛,故挑選人內。

遺憾的是,職業成習慣,習慣成毛病,眼高手低,述而不作,寫了這多年的字,也沒有什麼進步,哪怕是數量上的。以前,曾作如此想,與其寫一些勞什子、低能的東西,誤人弟子,浪費紙張,毀了森林資源,還不如有自知之明,少造孽浪費的好。這可能是個歪理,不知能否作為自我原諒的理由!

感謝讀者能看完這最後的字。當然,首先要感謝能讓這些東西得以問世的出版社和曾給我寫作以幫助的朋友們。

王必勝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