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毛烏素 第八章 與毛烏素沙漠共舞的女人們(三)(1 / 3)

尋找毛烏素 第八章 與毛烏素沙漠共舞的女人們(三)

說起當年辭去公職的選擇,她說:“咳,我算甚公職,我當時在鎮計生辦是做合同製工作,老漢到是在編的幹部。要說起當年的辭職治沙,我們的選擇一點沒錯,因為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想想八年前布日葉慶的樣子,看看布日葉慶今天的樣子,我還有甚不知足的?想想那樹,那草,那花,多美啊!值了!”。

她用一句“值了”結束了我的采訪,我感到意味綿長,經好生咀嚼,越感到浪騰花這個“瘋女”的可敬。

在毛烏素沙漠還流傳著一位“癡女”治沙的故事,這個“癡女”叫徐秀芳。說起徐秀芳來,張玉廷給我這樣介紹道:“這人幹練,辦事利索,還能歌善舞,是全旗出了名的文藝積極分子。”可就是這個活潑的女人,三十餘年來,隻癡心辦了一件事,那就是造林治沙。毛烏素沙漠的造林治沙戶們,沒有不認識徐秀芳的。提起徐秀芳治沙的癡勁來,沒有不佩服的。

“徐工是跟沙漠叫上勁了。”聽說我要采寫治沙的事情,一位治沙造林大戶給我這樣說。“憑她那股鑽勁,真把沙漠治理出了成果。人家懂技術,治沙是行家,別看人家是個女流,可講得在理、在行,這幾十年,我算是摸準了,徐工咋說,你就咋辦,準沒錯!瞧我這沙漠綠的多喜人,首先該給徐工記一功。一個女人家鑽在沙漠裏三十多年,不容易!”

他說的徐工就是徐秀芳。徐秀芳現在是烏審旗治沙站的站長,林業高級工程師。

三十二年前,徐秀芳從內蒙古伊克昭盟農牧學校畢業,風華正茂的她麵臨著多樣的人生選擇。那時,中專畢業生在伊克昭盟少得可憐,據當時全國優秀園丁梁伯琦先生的調查,盟府東勝區所屬學校,竟然沒有一個大學本科生。盟府尚且如此,偏遠牧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那時,徐秀芳完全可以留在盟府所在地東勝工作,也可到條件相對較好的旗縣工作。組織上征求她的意見時,她說我是學林業治沙的,當然要到沙漠最多的地方去!

她說,從今以後,我要做毛烏素沙漠裏的一株樹,一顆草。那時的她腦子裏充滿了詩意的浪漫和豐富的想象。當然她也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可她沒有想到,要吃那麼多的苦,那麼多的累……

徐秀芳選擇了當時在全盟沙子最多最大的烏審旗,那是她的家鄉,她知道可愛的家鄉已經被毛烏素沙漠糟蹋的不成樣子了。從上世紀60年代起,烏審旗土地沙化逐年加劇,造成大麵積草場、農田被流沙吞噬,許多村莊、房屋被掩埋。據資料顯示,當時在全旗總麵積11645平方公裏中,各類風蝕沙化土地已經達到了94.8%。可以說烏審旗全境已經是一片荒漠。就連當時的旗政府所在地嘎魯圖鎮區內,都有沙丘滾動。起一夜大風,被沙子封住門是常有的事情。

有老鄉見徐秀芳從學校畢業後分到了治沙站工作,大為吃驚道:“你咋幹上了這討吃營生?你沒聽人說過,遠看要飯的,近看治沙站的?你個姑娘家連身好看的衣服都穿不出去,看你以後咋辦?”

治沙站的工作是艱苦的,工作的性質特點決定徐秀芳絕大多數時間要呆在沙漠裏摸爬滾打。這對剛出校門,充滿熱情的徐秀芳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她清楚地記得自己剛到治沙站工作沒幾天,領導讓她到烏審召沙漠裏的一戶農家去指導治沙工作,那地方離自己住的地方要有二十多裏地,有老鄉好心借了她一輛自行車,她推著就上路了,那時她還不會騎自行車,覺得正好邊走邊學,反正以後下鄉用得著。徐秀芳膽子大,見沙路上沒人就騎上了車,一陣歪歪扭扭地亂蹬,並吆喝著閃開閃開,在沙路上學開了騎自行車。這一路可讓徐秀芳吃了苦頭,沙地路軟,不好把握平衡,不時歪倒在路上,磕碰得她膝蓋都青了。最可惱的是忽然冒出來的沙丘,徐秀芳還得扛著自行車翻過去。她一個單薄的女孩兒扛著自行車翻沙,累得汗水把衣衫浸濕了個透。這二十多裏路,徐秀芳走了七八個小時還未見到那戶人家。天黑了下來,大夜如墨,她在沙漠上迷了路:徐秀芳哭了,她說,她這一生也沒流過那麼多的淚。她在暗夜中摸索著,直到夜裏十一點多,才看到了一束昏昏的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