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戰爭 第三章
那次,城牆上邂逅而不見其真麵目後,楊團長就對馮國翠及馮家產生了好奇心。
馮美人,國翠,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也有別家女子所不具備的奇才。她從小對修房造屋興趣濃厚。這一方麵緣自於身為民間建築大師的祖父對她的藝術熏陶,另一方麵是但玎城那些賞心悅目的古建築群,激發了她無限的遐想,促使她自幼立誌當一名建築設計師。
馮國翠曾多次說:“但玎城真是太美太美了。它是我的生命,它是我的一切。我這一生惟一的職業和精神上的追求,就是使但玎城更加美麗。”
祖父學識頗深,思想開化,也早有培養傳承人的想法。他一直力圖打破老輩工匠把建築手法變成秘密“行話”,師徒一代一代口口相傳的做法,一心想把但玎建築的傳統精華,在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自己對這些古跡的理解、剖析和領悟,用文字和繪圖的形式記錄下來,傳承下去。因此,他對孫女如此癡迷建築,一心師從於他,暗自高興,心生希望。
早年,馮老爺子本想讓兒子繼承父業,振興但玎城建。可兒子對此毫無興趣,卻長期醉心於珠寶業,買賣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而離馮老爺子的理想越來越遠。後來,兒子在但玎發達得不能再發達了,就遠赴緬甸、越南、印度等地拓展事業。再後來,在境外又娶了妻,有了大家業,拋下但玎老父和妻女,一去再不回頭,每年卻保持彙一筆巨款到但玎馮宅,以示他還記掛著家中的妻兒老小。
這些年,馮老爺子執掌的馮家營造學社和建築工程所還算興隆。憑借高深的營造術,他的工程設計和建築質量,在但玎城首屈一指。城裏人都知道,馮家辦社所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但玎城脈的延續,往往是多利公益,少有私取。因此,大家很是認可馮家。
近年來,孫輩美女國翠對城建的酷愛和執著也感動了但玎人。她不事張揚,不善言表,不顯山露水,習慣悄然穿梭於古建築群之中,醉心古代營造術的調查與研究。她一天能花幾個小時在畫板上畫房子,伏案寫資料。無人之處,還常常爬梁上棟,測量勘察,分析比較。她的足跡無影無蹤卻遍及各街各巷。可以說,但玎城內有代表性的建築標的均一一被她觸摸過。
古跡傳統精華的滋養,後天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國翠的專業水平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常常得到爺爺的讚許。
與爺爺相比,國翠長於別出心裁、別具一格的自行設計,追求新古一體,體現古風新韻,觀賞實用一致,頗讓社會各界認可和接受。
馮國翠據美貌與才學,成為但玎城一絕,卻平添了母親不少的心事。亂世歹人多,母親整天為國翠的人身安危擔憂。馮家給國翠定了少在眾人麵前出頭露麵的規矩。好在國翠那沉穩隱忍的脾性,也使她樂意躲閃在公眾視野之外做事。久而久之,卻帶來一個不良效應:她眼界裏進不了優秀的異性。年方二十,至今仍未婚嫁。有人提過幾門親,都被她推辭掉了,而常用的理由是“沒有閑工夫打理這等閑散事”。
母親唉歎國翠的腦子出了毛病:“別人家的閨女十六七歲都生兒育女了,你一個全城頂尖的大美人,哪有不出閣的道理。再不急,可就真嫁不出了。”
國翠不惱,輕聲慢調地說:“都別愁,再過幾年扔出去,滿城的男人也都會來搶的。也別急,我先幫著把各家的房屋建好,然後,選一宅最美最闊的人家嫁過去。”
母親怪她掂量不出哪頭重,哪頭輕,不把自己的終身大事當成事,卻操全城人修房造屋的心。對古建築群中的榫頭卯眼都清清楚楚,卻不熟知城內大戶人家的三丁兩男。
“這不是腦子出了毛病是什麼?”母親說。
馮國翠與這座城之間的稀奇事,並沒有激起楊團長要看看那些美人照片或見一見馮國翠本人的欲望。
可在這一天午後,周副官的又一個情報,給楊團長提供了一次目睹馮國翠姿容的機會。
周副官急報:“有人發現,李老兵和張老兵尾隨馮國翠出了城。那兩個老兵油子是換了便衣出去的,神色詭秘,形跡可疑。他倆曾私下揚言遲早要辦了馮國翠。這次,可能要下手了。”
楊團長聽罷,翻身上馬:“叫上衛兵,跟我走!”
這次,周副官沒有再說“這等小事,還用團長親自出馬嗎?”因為他知道,這兩個老兵是團長戰火裏結下濃厚友情的生死兄弟,在421團,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心裏隻有團長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