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戰爭 第二十九章
遠征軍圍攻但玎城前,楊如林隨盟軍和在印度訓練的遠征軍其他部隊,強勢反攻緬甸日軍守敵,打回到了中緬邊境。
楊如林帶回了他的421團餘部三十餘人。這是421團的全部班底了,其餘的弟兄都長眠在了緬甸戰場。
早在緬甸戰場,在與日軍的對抗中,421團和野村聯隊的那場拉鋸戰異常殘酷,雙方傷亡都很大。後來,日軍派來了增援部隊,421團卻失去了盟軍的支援,陷入了絕境。
本來,楊如林一直在指揮所裏指揮戰鬥,當他發現部隊傷亡慘重,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時,他急匆匆扔下一直拿在手裏的馬鞭,摘下帽子,脫掉外衣,捋起袖子,抓起一挺機槍,走出了指揮所。他來到左翼一營陣地,想察看一下從這兒突圍的可能性有多大。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遠處他的指揮所被日軍炮彈炸飛上了天。也就是說,他是和敵陣地上的日軍聯隊長野村、我方右翼陣地上的周副官同時看到了421團的指揮所被炸掉的情景。
我主陣地和右翼陣地,也幾乎在瞬間被日軍占領。此時的楊如林已別無選擇,他選準一個方向,帶領一營殘部,凶猛地衝殺過去。還好,最後殺出了一條血路,撕開了一個口子,突圍成功。
楊如林殘部在原始森林裏轉來轉去,與遠征軍總部失去了聯係,迷失了方向。進入野人山後,環境更加惡劣,眼看著一個個傷兵被餓死、病死,有的兵士還被野獸和毒螞蟻奪去了生命。在回國無望的情況下,他們碰上了一支盟軍部隊,楊如林決定接受盟軍司令部的命令,改道去了印度邊境。
到了那裏,他們和遠征軍另外幾支部隊一起,接受了盟軍的整編和訓練。
在漫長的備戰和訓練期間,楊如林隻知道但玎城已經淪陷日軍之手,但始終沒聽到馮國翠的情況。
然而,在殘酷的軍訓生活中,楊如林和他的弟兄們的心裏,每天都裝著馮國翠。她成了他們的一個精神寄托。
盟軍的軍事訓練是由美國人主導的。教官是美國的,訓練方法是美國的,武器裝備也是美國的。這些教官大都來自於被稱作“獸營”的西點軍校,他們按著“獸營”的訓練方式敲打鍛造中國官兵。
美國教官訓練方法極其野蠻,讓中國官兵吃盡了苦頭,但在“殺回緬甸,打回中國,消滅日寇,報仇雪恨”的意念支持下,“吃苦算什麼”。
那麵“報國還鄉”的旗子,天天飄揚在中國士兵的訓練場。
望著“呼啦啦”作響的旗子,楊如林天天都在心裏說著一句話:“苦練殺敵本領,誓死打回老家去。但玎城,那裏是故鄉,那裏有我的情人,那裏也有我的敵人。回去,殺出一條血路,也要回去。即使在域外戰死了,魂魄也要回去!”
一個叫凱特的美國教官,對中國遠征軍那麵“報國還鄉”的旗子產生了興趣。原因是,他聽說了關於這麵旗子的動人故事,一直想弄清故事的主人公,那個被這些中國士兵當成心中美神的中國姑娘,到底能美到什麼程度。
這些美國教官,身在異域他鄉作戰,也不忘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這個叫凱特的上尉,身邊就離不開“四個一”。
一隻口琴,訓練間隙,美妙的曲子,常常把一些知識分子出身的中英美籍兵士吸引到他身邊;
一支畫筆,訓練場周圍的美景盡數躍然他紙上。投彈訓練時,他在一塊大木板上,畫了一個身姿妖嬈、金發飄逸、青春四溢的裸體美女像,豔紅的小嘴裏吐出一串話:“我的士兵兄弟,等著我去吻你一下,可別先讓彈片吻著了呀。小心嘍,親愛的!”
一個足球,時常組織一場球賽,可他卻從不上場踢一會兒,隻熱衷於當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