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陽泉究竟發生了什麼,時間還得退回到八月二十日。
當天晚上二十二時,預先埋伏在正太路旁的十五個團的兵力,同時向鐵路線上猛撲。
獅腦山是陽泉的屋脊,控製了獅腦山就等於卡住了正太鐵路的咽喉。
為了牽製住陽泉的日軍,掩護正太路以西的,軍民破襲鐵路。
三八五旅的主力團,第十四團,在陳旅長的帶領下,一舉攻占了獅腦山陣地。
奇襲非常成功,一個主要原因是大部隊前移一百公裏,而敵人毫無知覺。
毫無知覺似乎有些誇張,因為日本華北方麵軍參謀長,在向陸軍次官的報告中描述了“襲擊前的一般征兆”。
“共軍向地盤以外移動,他們集結兵力,揚言是要與中央軍一戰。
巧妙的轉移、引誘、欺騙了我們的注意力,從而大規模的集結兵力。”
記得之前那份扔在鐵道旁的信件嗎?也許是這封信起了作用。
而根據《華北治安站》中記載:“第四獨立混成旅團司令部所在地陽泉,
在盂蘭盆會期間(日本的一種民間活動),發現了很多平時不曾見過的健壯男子前來遊逛,
市場上賣東西的人有半數改換了新人。
事後查明從八月前後,經常出入陽泉車站的一個男子,據說是共軍某部的參謀長。
這是日軍事後知道的情況,
此時,由於采用了欺騙戰術,先機已經被八路軍搶到了。
陳旅長率領十四團搶占了獅腦山後,在敵人尚未知曉的情況下,派出預備隊主動的打擊敵人。
這種方法對於遲滯敵人是有作用的。
夜晚突然遭到襲擊,敵人處於極度的混亂之中,又處於八路軍的槍聲和喊殺聲當中,
一時間無法判斷八路有多少人馬。
使得日軍不敢貿然出擊。
對於八路軍來講,多少可以多爭取一些時間,在這種時候時間是要用生命來衡量的。
但是日軍山省太郎少將,也絕不是無能之輩。否則他也不可能混到旅團長,掛上少將軍銜。
在二十一日上午十點,山省旅團長派出了一個小隊的日軍,向著獅腦山發起了反撲。
這是山省太郎的一次試探。
陽泉城內日偽軍加在一起,大約不到八百人。
還得把司令部的幾十個人,以及工兵衛生兵算上。
獨立的步兵隻有這一個小隊,剩下的是三百多人山炮大隊,一個輜重兵中隊一百多人。
如此還得考慮城防,人手無疑是非常緊缺的。
日本人從來沒有想過,八路軍會進攻陽泉這樣的重鎮。
所以秉承著外緊內鬆的原則,並沒有在陽泉布置太多的兵力。現在就變的捉襟見肘了。
一個小隊的士兵,是一個很好的試探,如果是土八路的遊擊隊,直接收拾了事。
即便遇上主力部隊,也能較量一二。
堅守獅腦山的是十四團,五連和六連。他們依托崎嶇的山勢,和緊急修築的工事,沉著應戰。
陳旅長也給出了指示:“這是我們和山省的第一次較量,一定要讓他知道我們的厲害。
將敵人放進了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要將山省打疼,使他不敢輕易出來。”
此時,陳旅長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將敵人困在城中,給周邊的軍民部隊爭取破壞鐵路的時間。
按照旅長的指示,五連和六連的指戰員,將敵人放倒了近前,直到可以看清楚其猙獰的麵孔時……
隨著一聲“打”的口令,從各種火器噴出的一條條火龍飛向日軍。
突然的襲擊,本來神經緊繃的小鬼子,立刻驚慌失措,亂作一團。
放在平常時候,他們就撤了。
但今天,小鬼子不敢撤。
因為後麵有旅團長親自督戰,就這樣撤下去,別說前途沒了,說不定都得逼著被剖腹。
兩個連的八路軍占據有利地勢,居高臨下壓製著鬼子的進攻。
後方督戰的山省太郎,透過了望遠鏡看到山上的情況,立即命令山炮大隊給予炮火支援。
然而十四團的迫擊炮,也進行了炮火反製。再加上五連和六連的指戰員不懼死亡,沉著應戰。
戰鬥變得焦灼起來。
陽泉東西一線,是日軍第四獨立混成旅團,防守的主要地段。
現在八路軍扼守住獅腦山,第四獨立混成旅團的,大部分防區就失去控製了。
山省太郎深感責任重大,眼看著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攻擊的日軍又被八路軍一個反衝鋒給趕了下來。
他放下望遠鏡,惱怒的罵了一聲:“八嘎!山上的八路軍,絕不是普通的遊擊隊,而是正規部隊。”
山頭打不下來,那一個步兵小隊的日軍傷亡過半,再打就該崩潰了。
於是他下令收兵,準備從長計議
還沒回到城裏,又是一波接二連三的求援信息。不過較昨夜裏的,已經少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