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流光(1 / 3)

她撲到床頭,打開那裏一隻漆箱,掀起上麵幾層堆迭的華服,笑道:“少使的衣服,我都洗得幹幹淨淨,外衣也都縫補好了,全收在這箱底呢。”

又撅嘴道:“其實這落雲館中,本就備了些裳服。可姐姐醒了這才一日,宮中已有內侍跑了十來趟,又送了數十套裳服來,一套比一套華貴,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姐姐還要從前的衣服做什麼呢?”

織成一眼便看到了那裏麵幾件熟悉的衣裳,心中稍定,笑道:“明河你錯了,休道人不如故,其實衣也不如故。舊衣服貼身穿著,妥貼又柔軟,便如故交舊友一般,都是時間越長,彼此越是默契,相處越是舒服。”

她從鏡中看到正細心為她結鬟的槿妍,想起最初槿妍來到織室時那樣冷淡傲氣的模樣,心中十分感慨。當初她是看在陸焉份上,勉強容下了這隻猶如落入雞群之中的白鶴。卻再也沒有想到,終有一日,竟會結下如此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

忽然發現槿妍今日為自己梳的發鬟,與往昔大不相同。她當初為了適應穿越後的生活,刻意留了一年頭發,加上本來就是長發,到穿越時足足有兩尺多長,梳個椎髻自然是足夠了。

然而眼前鏡中,槿妍新為她梳的這個卻是高髻。漢朝流行高髻,有童謠說“城中好高髻,四方且一尺”,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足見那髻發堆積之高。她的頭發雖長,哪有這樣豐美?仔細看時,才發現槿妍居然還用了假發,所謂的“假髻”穿插其中。不過手法巧妙,那假發也是他人真正的頭發所製,膏澤潤美,倒也好看。

此時織成頂在頭上的這個發髻,她從前也隻在古畫中見過。先是以兩綹烏發,於發鬢兩側挽為螺狀,再取頭頂之發,結成三隻參差的環髻,環髻之後,又有發綹綰盤層迭,整隻發髻的高度當真足滿了一尺,如墨雲堆積,十分高貴端雅。

隻是對於梳慣了方便簡單的椎髻,頂多綰個百合髻就已經不甚其煩的織成來說,這高髻看上去未免有些顫顫巍巍的,她隻怕會掉下來。

她隻這一注目鏡中,槿妍已經察覺到了,笑道:“今天梳的是瑤台髻,不會掉下來的。”

織成叫起苦來:“我不過是醒了要在外麵走走,你今日怎的梳這樣高髻?豈不是要為難我?”

她又拈起一綹垂發,連聲道:“快快給我把這些都梳上去,不然在眼前晃來晃去,隻怕一不小心,便會撞上大柱子上去呢!”

她此時鬢發兩邊各垂下一綹頭發,更顯嫵媚之態。這種名為“垂髾”,也稱“分髾”,是漢朝女子喜愛的發式。可是對於一向喜愛俐落疏朗的織成來說,總覺得垂下這兩綹頭發未免太過蛇蛇蟄蟄的,簡直隨時都會剌眼睛。

槿妍微微一笑,有些無奈地將兩綹垂髾重又梳入髻中,果然顯出了白淨的額頭,俐落許多。

明河已搶著說道:

“少使姐姐,你還不知道呢,丞相每日都遣內侍來探看,今晨你醒來時,我們便已告知了內侍。內侍後來又傳了丞相旨令,說是讓你休整一日,便前去見他呢。”

“見他?”織成愕然道:“他知道我沒有死,也就罷了,有什麼好見的?”

她無意識地摸了摸左手中指上戴著的紅寶石戒指。

這隻戒指從她做了院丞,就一直戴在手上。這是那個時空的東西,戴在手上,便覺得安心,覺得自己隨時都能回去。

雖然這才是第一年,三年之期,似乎竟有些遙遙無期。

“少使昏迷之中,丞相也來過幾次,每次都嗟歎不已,依我觀之,似乎是發自真心。少使雖救了丞相,但無丞相遣人相救,少使也不能重現人間。”槿妍從旁邊漆盒中取出一隻金光耀目的步搖,斟酌著在織成的發髻上試戴:“於情於理,少使都應該去拜謝丞相才是。何況今晚據說在銅雀台流光殿還有宴會,丞相有意攜少使出席,怎能不盛妝而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