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蔣大投奔(1 / 3)

她愕然抬起頭來,幾乎碰著了那輪廓分明的下頜。

而幾乎與此同時,奪奪奪數聲!

有幾枝長箭從眼前飛過,插入先前她所立的路麵和草叢中去!

董真不禁失色!

若是方才沒有及時被撲倒,此時哪裏還有命在?

她這才驚覺將自己緊緊抱住之人,竟然是曹丕!此時他神色肅重,雖還有些蒼白,卻已恢複了平時的冷靜。此時隻將她再一按,阻止了她的掙紮,厲聲喝道:“夏侯昌!”

他的心腹衛士伍正強留在了閬中,此時身邊所帶的,是另一個心腹衛士,也是夏侯之子。

回答他的,是幾聲慘叫,有人倒在亂石之中,又有血淋淋的幾顆頭顱,骨碌碌滾下山去。

董真一驚,但感覺到曹丕紋絲未動,想來應該不是他的人,心中稍安。

隨即從幾叢岩石之後,躍出幾個身著灰色勁裝之人來,為首的一人瞧見曹丕,又看路邊那幾叢箭枝,不禁嚇了一跳,拜倒在地,叫道:“屬下該死!賊人忽然湧出來,且賊勢猖獗,一時不防,被他們攻入幾人,險些傷了世子!”

曹丕沉聲道:“是些什麼人?”

夏侯昌應道:“已經全部斬殺,但看身形武功,當是蜀人!”

“蜀人?定是劉璋部下!”

曹丕目光一閃,驀地想起了什麼,低聲道:“那賤婢當真該死!”

董真此時心中念頭掠過,頓時明白過來:

怪不得任兒說話之間,有一種古怪之意。怪不得她說什麼“也不知網羅的,究竟是誰?”“至於妾身,自然最後是逃不掉,其實夫主你們,就當真逃得掉麼?”

而她與劉璋一向是狼狽為奸,都能自由出入劉璋的府第,如果擄走董真,即使曹丕與陸焉不來,董真的下屬與朋友,總會有人試圖營救。她又怎會不讓劉璋派來人手,在無澗附近布下什麼埋伏?

這女子心地當真是古怪難測,既是對曹丕如此情深,為何至死都未提醒他要閃避?

又或者,在任兒的心中,曹丕死與不死,在她的心裏,終究是死了罷。

想到此處,不知怎的,忽然痛轍心肺。

董真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腰間,那裏不知何時,被悄悄塞進入了一個小小香囊。熟悉的淡淡香氣,與任兒身上的香氣極是相似,這應該是任兒所為。任兒既然是想要她的性命,為何還要留給她香囊?

這香囊之中,到底又裝著何物呢?

忽見人影一閃,卻是一個同樣穿著灰色勁裝的男子,急匆匆地奔上前來,呼道:“世子!頭領!”

夏侯昌回頭看時,認得是方才一同狙擊的同伴,但見對方滿臉惶急,汗流浹背,不禁問道:“何時驚慌!”

那人撲通一聲拜倒,急道:“屬下等無能,隻道全部將那些蜀人狙殺!誰知有兩人太過狡詐,竟佯死不動,趁屬下等不備時逃脫!”

“什麼?”

夏侯昌抬腳就狠踢一腳,將那人幾乎踢得飛開,怒道:“這些蜀人本就是劉璋的奸細!若被他們逃回去,讓劉璋知曉世子在此,你百死莫贖!”

那人掙紮著爬起,隻是連連叩首。

陸焉帶著槿妍也匆匆趕到,聞言神色凝重,道:“夏侯所言不錯,那蜀人既然逃回去,必會尋到最近處報訊。劉璋有一治所營地理此不遠,那裏駐紮有五千餘眾,來此不過半個時辰。而我們的隨從不過十餘人而已,即使大軍來援,也得兩三個時辰,事不宜遲,馬上得離開此地!”

董真知道此時情況緊急,不是鬧脾氣的時候,忍不住問道:“此乃何地?”

陸焉看她一眼,答道:“此乃青陽山,乃是在益州與漢中的交界之地。四周人煙稀少,最是荒野之地。”

董真早就猜到此處離成都頗遠,才有這樣險峻的高山,隻是萬萬沒有想到,當初失陷成都,昏迷之中,竟然已到了益州與漢中的交界。足見任兒最初對她說路程隻有數個時辰,必然是謊話。

不過想當初萬年公主設立無澗教時,或許已與張衡成親,這教中巢穴所在之地必然是離漢中不遠。但在這交界之地,劉璋向來忌憚陸焉,雖未公開撕破臉皮,但所設兵力必然不在少數,除了這個有五千精兵駐紮的治所外,附近幾處治所軍營,想必都能同氣連枝,互相呼應。

若是當真知道曹丕和陸焉這兩條“大魚”在此,恐怕劉軍要傾巢出動,何止一個治所兵力?

想到此處,心中不禁微覺後悔。

想到曹丕是為了自己,才孤身深入這樣的險地,而自己方才卻還那樣待他。但想要道歉,卻又想到任兒,心中終究發寒,一時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隻是低下頭去。

曹丕隻見夏侯昌的目光在董真身上一轉,他不欲別人瞧出董真身份,而和陸焉上山之前,又應陸焉之請,將這些護衛都留在了半山腰處,便是為了保護董真。此時現身,便已用自己身體將董真護住。此時便道:“不錯,我們快些離開此處。”

一邊脫下外袍,卻披在董真身上,掩住了那襲廣袖流仙裙,在她耳邊卻輕聲道:“稍後我們離開,你若是不願見我,不妨直接前往陽平觀,住上些時日後,陸焉自會護送你與你的屬下會合。我自回閬中,從此……從此隻待你氣消了再罷……你放心,我定會在益州建下功業,到時求阿父恕你回鄴地,橫豎那寶藏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他也未必……”

董真咬了咬牙,扭過頭去,隻作未曾聽聞。槿妍此時已經上前,取出自己先前那幅麵巾,戴在董真臉上。

董真後退一步,扶住了槿妍的手臂,卻離開了曹丕的懷中。

曹丕眼神終於微微一黯,令道:“走!”

眾人再不言語,魚貫下山。

按地勢來看,陽平觀所在之地,乃是在東北方向。

下山之後,便徑往北行。沿途雖也是些險峻山峰,但其險峻程度比起先前董真在無澗之中所見的山崖,卻要緩和許多。且泥土厚實,故而植被豐茂,處處皆見綠樹雜草,也有些不知名的野花開遍山路兩側,香氣宜人。

又行了半日,前麵有一小山聳立,山邊是大片的坡地,還有些羊群散於其中。這是董真第一次在這片山脈之中,除了無澗教的那一處宅第外,發現別的人煙。

陸焉看董真雖一路默不作聲,但情緒略有好轉,便向她道:

“你看,那處山坡過去,有個小村落,裏麵有三五戶人家,據說是為避兵禍遷入,其中一戶農人的幼子,便是發現這棉花之人。”

董真聽說這村落隻三五戶人家,可見是多麼偏僻。

曹丕潛心訪尋,竟連這樣的地方也不放過,終於尋著棉花蹤跡,足見也當真是用心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