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意外來迎(1 / 3)

但不管怎樣,“武鄉侯”的封誥之令一下,即使是詔令之中並沒有提到封邑,但葭萌的五百戶卻還是留著的,也不能說就是個完全有名無實的虛銜。

而頂著武鄉侯之命的原雲葭君董織成,進鄴都時無疑便似掀起一道巨大的風浪。

主要原因還是年節太閑……

若是尋常,即使是一個公主下嫁,也不過是吸引部分人的注意罷了,朝堂之上、江湖之中,每日不知有多少事端。雖近年來很少聽到哪位被滿門抄斬,但今日哪位上朝時觸怒魏王挨了廷杖,明日哪位上朝時又當眾被搶白譏諷,後日哪戶權貴家的正夫人又掌摑了嬌妾……每一樣都是精采十分,且天子腳下,盤根錯節,往往一枝微動,全城皆知。

董織成雖然頗有傳奇色彩,但應召入都城,也不算什麼特別的大事。

隻是,她弄了這麼一個花車巡道,公然展示了那十幅前所未見的美麗彩錦,又大張旗鼓地豎起一麵絲幛,寫上獻給魏王的那首詩。

雖然那詩與當下的仄律,有那麼一點不太合適,但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首好詩,不但與董織成的際遇相映,且意境頗高,微微的調侃之中,卻又有著一種安然自適,亦不失內心的傲氣。“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這二句,竟然隱隱有著一種闊朗之氣,遠不似閨閣女子的格局。

不過聯想到董織成這一年來起伏跌宕的際遇之奇,便也不難理解了。

這樣的女子,又怎會困囿於閨閣之內,眼睛隻盯著後宅的那一方天空呢?

年節閑暇,有功夫四處轉悠,又有炭火和吃食,正好嘮嗑。可恨朝廷卻放了假,那些口舌紛爭乃至廷杖謫貶的好戲是一出也沒有了。昔日朝堂上的人也各自歸家休沐,準備安然度年。主人翁們一回府第,多了時間盤桓,四麵門戶紮得更緊實,各府女人們也安安分分。其實也不是真的安分,但爭寵是件很耗時耗神的事情,哪裏還有閑功夫也不敢象往日一般,為了爭鬥故意將府中這些軼聞故意傳播到外麵去。一來二去,董織成這次入鄴,便恰逢其會了。

建安十八年底,典滿二百鐵騎,護衛著董織成一行,終於抵達鄴都。

這是董織成第二次踏入鄴都。

上次鄴都尚是鄴城,是一座方建未久的新城。而這一次,已是魏之國都。而天下誰都清楚,眼下的天子,不過苟延殘喘罷了,這鄴都不僅是魏王曹操封國之都,還是真正的朝廷所在,是一個新興之國的都城。

而踏入鄴都的同樣一個人,也是判若雲泥,天壤之別。

織成坐在車中,不曾掀起車簾,隻是盤膝趺坐,垂目養神。車外的喧囂聲浪,於她仿佛根本無礙。崔妙慧素來養氣功夫到位,也和她一般閉目靠著車壁,唯有辛苑一人從簾子縫隙中瞧出去,嘖嘖有聲:

“不曾想鄴都百姓這般有閑,依妾看來,倒有些象當初涪城的光景。”

涪城什麼光景?

織成睜開眼來,微微一笑,嗔道:“頑皮!”

當初在涪城時,她還是妻妾成群、風頭無二的“董真”,“郎豔獨唯絕,董氏世無雙”的名頭,雖是被人推波助瀾地宣揚出來的,但的確也是為她博得了不少“顏麵”。那時在涪城街上經過時,多少人投擲鮮花水果?正當春日,雪白的梔子花被拋了一地,宛若下了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

正如……今日一般。

“昔日主君在涪城,以美色美名而動之。如今這鄴都百姓,倒似隻是因美色而動之。”辛苑皺起鼻子,難得地露出幾分頑皮之色:“這難道不是好事麼?”

“也不盡是好事。”崔妙慧也睜開一雙明眸,淡淡道:“昔日我與各縣主、亭主入鄴都之時,街市井然,哪有這許多喧囂?”

辛苑臉色一沉,卻終究是沒有說什麼。

崔妙慧知道織成素無芥蒂,也根本不象臨汾公主那樣的人,在意女子間這些心思,是以在她身邊呆得久了,說話也並無什麼顧忌,隻指主題。

她所說的那次,便是為曹丕大張旗鼓挑選正妻和滕妾的時候。那時織成還剛入鄴宮,擔任中宮少府,也曾躬逢其盛。

說是挑選正妻,但那時人人皆知曹操屬意於臨汾公主,縱以崔妙慧之出色,也不過位列其二,其餘人不過滕妾罷了。這樣多的備選人,這樣大的聲勢,也是喜聞樂見的八卦事件,過街市時竟然秩序井然。

而此時車外聲浪甚大,皆是呼朋引伴來看的聲音,又伴隨著氣喘籲籲的腳步雜響,還有嘻嘻哈哈的說笑聲,若不是礙著虎豹騎厲害,隻怕還要一直鑽到車簾底下來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