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的封地葭萌,在聞知她薨逝的消息後,滿城縞素,哭聲震天,進行了整整七日的遙祭。鄴陵墓前,也常有四方人氏前來吊唁。有仗劍單馬的遊俠,也有行色匆匆的商賈,至於衣飾華麗的女郎、神色黯然的文士,亦是時常得見。世族黔首,士人販卒,無論身份門第高低,皆致祭於鄴陵之前,這也算是難得的奇觀了。
她雖離世,但因她之故,隔得不遠的新織造司所在,卻漸漸興旺起來,常有各地行商出沒,門庭若市。時人也都議論說,皇帝之所以將織造司設於鄴陵之畔,一是紀念甄夫人曾興盛織造的功德,二來也是希望織造司仍得到甄夫人英靈的庇佑。而織造司因地位舉足輕重,素來也駐紮有不少兵卒。如今緊毗鄴陵,也恰好能擔當守陵之責。
但也有刻薄的人說,皇帝擔心甄夫人離世後,其曾親手建立的龐大織造王國,便會自此分崩離析。因此便借口要為甄夫人守靈,將甄夫人散於各地的昔日織業得力舊屬盡數召回,都拘於這座新建的織造司中。
而如今的織造司,實際掌控在郭後手裏,她本出身織室,也素有才能,又聚集了甄夫人昔日舊屬,漸漸的倒也將織造司經營起來,雖不及過去甄夫人所在時一喏而天下應,但亦頗有起色。
黃初二年,貴嬪郭煦進封為皇後。五月,武德侯曹睿拜郭後為養母,成為真正的嫡長子。同月李貴人生下了一個皇子,名為曹協,尚在繈褓之中,便被封為鄴侯。同年十月,朝中重臣上書皇帝,請立皇嗣。十一月,魏帝曹丕下旨,武德侯曹睿“天姿粹美,人品貴重”,被立為太子。
然而,黃初二年的年末,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鄴城東南郊外的織造司忽起大火,不知火勢因何而起,但瞬間便以摧枯拉朽之勢蓬然而起,即使是駐守的甲士及織造司中諸人奔走相救,亦無濟於事。大火整整燒了半夜,那亮紅色的熊熊火光,映得半個鄴城都明亮如晝。
織造司中所儲備的各色織物,那些華美不可方物的錦、綺、繡、絹、紗、羅、綾、縑……印花、敷彩、提花、鎖織、紋繡…皆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甚至連一旁的鄴陵也受到了波及,非但是陵前樹木付之一炬,甚至整個陵墓也因之坍塌,一片狼藉。
魏帝曹丕大怒,郭後脫簪請罪,織造司一幹官員及守陵衛皆獲罪下獄,但一切都已無濟於事。
黃初三年,魏國重修鄴陵,同時在城郊西重新興建織造司,意欲恢複昔日魏錦盛況,但恰在此時,巴蜀錦府之中,忽有一種新的織物流傳於世,這種由矮樹上長出來的花朵紡線織成、名為“吉貝”的織物質地柔和,觸膚舒適,比起易皺易裂的絲織品來又顯得結實,很快便流行於大江南北,並傳到了河洛中原一帶。據說巴蜀一帶,劉備已下令推廣種植這種被稱為“棉”的矮樹,並規定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必須種植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加倍,且這種棉樹所結的花朵紡成棉線後論斤計算,可充稅繳給官府。因此短短一年之間,棉樹遍植於巴蜀,因其種植、收花、紡線較蠶桑織絲要更為容易,故巴蜀地區幾乎是戶戶都有棉田。
起初魏國不以為意,因為也有探子從巴蜀帶回棉線,認為其紡織工序太過緩慢,遠不及織機速度。這種吉貝布顏色淡白,也不及錦繡輝煌奪目。然而當年秋天,蜀國卻忽然有無數色彩鮮豔、花紋獨特的吉貝布銷往各地,而他們的織布速度也能達到三日一匹,幾乎是織錦一匹所耗時間的一至數倍。
魏、吳各地織造司俱是大吃一驚,這才知道蜀地有人改良了紡棉工具,其捍、彈、紡、織極為便利,而吉貝布也被分為彩色的“彩吉”與純白的“白疊子”兩種類別,其中白疊子雖然顏色單一,卻被認為符合草木之本,有“親膚”之效。加上白疊子纖維緊密,柔和軟白,世族中人無不以身著白疊子所裁寬袍大袖為時尚,競相爭購,其價格也頗為不菲,竟相當一匹上品的珍錦,其中之利卻百倍於絲麻織品。
而吉貝布中,尚有一些價格低廉的品種,因結實耐用,較之粗麻衣服又舒適得多,故此販夫走卒也頗為喜愛。
一時之間,棉織品風靡天下,即使隻有巴蜀之地才掌握最新的紡織工具,但江淮、荊襄、中原等地,也開始有農戶逐利而行,遍植棉樹,以賣給巴蜀的錦府。
桑蠶絲麻之業,因此大受衝擊。魏國的織造司雖然重新建了起來,卻是經營慘淡,昔日“寸錦寸金”的盛況,已是昨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