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毫厘之間(1 / 2)

王建凱笑了笑,滿意的點了點頭。此時此刻,左家明也看向管中謀說道:“管省長,我們的態度也非常明確,競爭到底,絕不妥協。”

管中謀輕輕拍了拍左家明的肩膀:“放手去做吧,年輕人,就應該有年輕人的朝氣和銳氣。”

雙方敲定了立場之後,轉過頭來,王建凱看向管中謀說道:“老管,我們這邊態度已經明確了,還是分出輸贏勝負吧。”

管中謀點了點頭:“正合我意。那就繼續競爭吧。”

李天逸和左家明再次回到了發改委的會議室內。

等他們說明了彼此的觀點之後,副司長何有為靜靜地點了點頭說道:“好,那咱們就接著去會議室吧,專家們現在還在那裏等著呢。

接下來,你們將要麵臨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專家對你們的提問,第二個環節是你們彼此攻擊對方方案的缺點。”

在第一個專家提問環節中, 李天逸和左家明的發揮都十分出色,全都贏得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同,兩人最終的得分都是A+。

最後一個決定勝負的環節來了。

何有為看向左家明問道:“左家明同誌,就由你來先說吧,你認為,寧康市的規劃方案有哪些問題和缺點?”

左家明早就胸有成竹,在李天逸回答專家提問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李天逸整個規劃方案中的問題。

何有為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左家明便直接開炮了:“我認為,天寧省拿出來的這個寧河三角洲計劃雖然看起來十分美好,但是執行起來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畢竟三個地區即便是交通連接起來了,但要想真正實現三個地區的協同發展,恐怕理想要多於現實,原因很簡單,既然是三個地區協同發展,那麼勢必會有主次之分,而這三個地區誰也不會甘心成為陪跑者,而是願意成為領跑者。

就拿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李天逸同誌所帶的寧康市是經濟發展水平最弱的,而曹衛剛所在的寧西市和沈子豪所在的衛寧市經濟發展水平都是相對比較高的,那麼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這兩個地市一定會謀求三地協同發展的主導權,但李天逸同誌卻偏偏是一個很強勢的領導者,做什麼事情都想要主導一切,就拿今天這次辯論來說,李天逸同誌是作為三地協同發展的代表來出麵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也許在剛開始的階段,三個地方還能夠彬彬有禮的商談,但是一旦真正進入利益深層次博弈階段的時候,他們三個地方還能再繼續如此彬彬有禮的協商嗎?

論經濟發展水平,寧康市無法成為主導,但李天逸同誌卻意會追求三地協同發展領導者的角色,其他兩人會同意嗎?

所以我認為,寧河三角洲的經濟發展規劃方案雖然很有建設性,但是操作難度非常大,當然了,如果這個規劃方案隻是為了競爭這筆扶持資金,等拿到資金之後三個地區平均分配,各自按照自己的規劃方案展開建設,這倒無可厚非,但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麼這個寧河三角洲的規劃方案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得不說,左家明的思路清晰,觀點明確犀利,一上來就找到了寧河三角洲規劃方案的弱點。

何有為看向李天逸問道:“李天逸同誌,對於左家明同誌所指出的問題,你有什麼需要辯駁的嗎?”

李天逸微微一笑:“何司長,我完全同意左家明同誌的這些說法,他的的確確指出了我們整個方案中潛在的危機。

但我認為,左家明同誌低估了我們三人的智商和情商。

既然我們要打造寧河三角洲,那麼我們心中非常清楚,隻有我們聯合起來協同發展才會有前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人也完全沒有必要去競爭什麼所謂的領導者角色,因為我們平時需要做的就是先把我們各自區域的經濟發展起來。

至於如何發展我們各自經濟,我們肯定會各自想自己的辦法,但為什麼要協同發展呢?協同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將一些戰略性的行業打造成為各自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避免惡性競爭。最好是通過協同發展,形成區域優勢互補,最終通過我們三個地市的共同努力,打造成三個齊頭並進的經濟發動機,帶動整個西部的發展,這才是我們寧河三角洲的野心和規劃。”

李天逸說完之後,何有為看向左家明問道:“左家明同誌,你還有什麼意見嗎?”

隨後,針對寧河三角洲的規劃方案,左家明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李天逸則一個接著一個的回複。

當雙方的交鋒告一段落的時候,何有為看向李天逸問道:“李天逸,對於吳州市搞出來的這個鎮鎮通高速計劃,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他們的這個規劃方案缺點在哪裏?”

李天逸微微一笑說道:“我認為吳州市的這個鎮鎮通高速公路項目非常好,如果我們寧康市將來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如果當我們寧康市的各個鄉鎮都有可能通過高速公路獲得收益的時候,我們寧康市也會打造鎮鎮通高速項目。當然了,我們打造鎮鎮通高速項目,並不是說,要確保每一個鄉鎮都會通高速,而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取一個最大的公約數,確保可以將盡可能多的鄉鎮囊括進來。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寧康市要向吳州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