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告示一貼出,整個永州幾郡無不嘩然,百姓議論紛紛,皆道當今聖上是百年不遇的聖主明君,愛民如子,寬厚四海。那些原本家中有親人跟著楊建走了的家庭,一來因家中缺了壯丁,少了重要勞動力而困苦,再來因家中有和燕國朝廷作對的叛逆賊子,便也受盡了地方官的壓榨欺淩,鄉鄰們更是遠遠的避著他們這些門戶,生恐惹禍上身。
如今突得聖上這樣的恩旨,當然是喜從天降,先他們還恐官府會騙人,其中有詐,後來見有些膽肥的真跑到官府去寫信寄信,而官府裏頭平日鼻子衝天的小吏差役們竟格外客氣,而且那代筆先生也笑容滿麵,當真不收任何費用。事後幾日也不曾有人上門尋麻煩,登時那官府門前便排起了長長的寫信隊伍,直從官衙門口排到城門口去。
他們感歎於官府難得的親和,都道聖上威勢攝人,卻無人知曉各地官員盡心盡力督辦此事,皆因此事乃武英王妃親自吩咐,且坐鎮永州府督查此事。那武英王妃何許人?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上胞弟武英王的正妃,是太後極寵愛的兒媳,武英王愛妻如命,人人皆知,得罪武英王妃,那比得罪武英王後果要嚴重的多!
如今王妃就坐在永州府督辦此事,這些大小官員哪個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不能得罪,盡心盡力,唯恐自己州郡收上來的信件少了會令王妃不悅。一時,各地排隊寫信的百姓竟得衙役們提著水桶,陪著笑臉送水送食,引得路人驚歎,成為以後數十年百姓們還津津樂道的難見景觀。
錦瑟見她吩咐下去的事兒各地都落實的極好,便又令完顏宗澤留給她的一個參將親自到永州各處收攏一些願意跟隨她前往邊關尋親的老弱婦孺來,也不必人多,隻兩百人便已足夠,好生安置。
那副將雖不明錦瑟這是作何,可卻不敢怠慢,他是一名幹將倒將事情辦的妥帖,不足十日便將人帶到了府衙暫時安置,又幾日待各地收上來的信件都送到了永州府,錦瑟這才再度動身往邊關趕。
她這一路因帶了兩百名老弱婦孺,加之她也不是前往邊關打仗的,並不急趕路,故走的並不快,路過孝南王和柳蓮心所住潞州府時才滯留了一日,又因完顏宗澤是日星夜馳地趕到邊關的,故錦瑟倒比完顏宗澤足晚到了兩個月才到軍營。
她到達邊關時,完顏宗澤已帶著南征兵打了一場大勝仗,卻是他助烏桑施的家族重新掌了閔族酋長之權,又在閔人的幫助下帶了一隊兵馬穿過峽穀,直插南錦軍背後奇襲製勝,迫使楊鬆之不得不領兵退守到了鷹嘴關。
錦瑟到時,正值邊關將士們慶勝,氣氛熱烈之時,營寨中篝火跳躍,酒香四溢,四處都是聚在一起歡歌吃酒的將士們。完顏宗澤聽聞錦瑟到了,親自出迎將她接進了帥帳,他早已聽說了錦瑟在永州的所作所為,哪裏還想不到她這般做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