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哈佛感恩篇: 第三章用感恩的心報答養育之恩(3 / 3)

第36天 隻要舍得,愛可以發展,可以延伸

這是發生在德國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個9歲的孤兒德比為了尋找母親,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他每幫助一個人,就請求對方去幫助另外10個人。他認為以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自己的母親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他對母親的這份深沉的愛感動了整個德國,人們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動,德比成了德國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遇刺身亡。在他彌留之際,無數的德國母親假扮德比的母親來陪伴他。愛如潮水,湧動在每一個人的心房……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肅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尋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金色頭發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德比在孤兒院裏健康成長,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內向。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樹林邊鎮子裏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

德比清楚地聽見了,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德比的聲音裏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麼想呢?”

“大家都這麼說,我們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德比答道。修女安慰他:“雖然我沒有見過你的媽媽,但我相信她一定是愛你的,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當年你母親之所以拋棄你,一定是很無奈的。”德比沒有再說話,但是從此他仿佛突然長大了許多,經常獨自站在孤兒院的窗口眺望,窗外是萊茵河,靜靜流淌的河水帶走了德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003年母親節,節日的溫馨氣氛再次燃起了德比對母愛的強烈渴望。那天每個電視台都在熱播慶賀母親節的節目,孩子們在母親節裏為母親奉獻愛心的鏡頭讓德比眼睛濕潤了。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汗流浹背地幫父母修剪草坪,他的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充滿幸福地笑著。德比對修女說:“我也想幫我父母幹活!你知道他們在哪裏嗎?”

修女沒有回答,幾年來,她沒有任何關於德比父母的消息。德比傷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麼多母親,可沒有一個母親是他的。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德比哭了。

幾個月後,9歲的德比離開孤兒院,到附近一所小學讀書。一次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愛上圍棋遊戲,決定嘉獎遊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的願望是讓皇帝賞他幾粒米,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結果最後是1800億萬粒米。總數相當於全世界的米粒總數的10倍。”

這個故事讓德比的眼睛頓時亮了,他想如果他幫助一個人,然後請他幫助另外10個人,以這樣遞加的方式傳遞愛心,也許總有一天受幫助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母親。這個念頭令德比興奮異常,此後他每幫別人做一件好事,別人感謝他時,他就說:“請幫助另外10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那些受到德比幫助的人對這個善良的孩子充滿感激,更對德比這種特殊的傳遞愛心的方式感到震撼。他們像實現自己的諾言似的,幫助另外10個人,同時也告訴那些受到幫助的人去幫助10個人。一個愛心的無形之網就這樣在該市的市民中悄悄地展開了……

■ 哈佛啟迪 ■

隻要舍得,愛可以發展,可以擴大,可以無限延伸,抵達每個人的心靈。通過愛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是最好的途徑,因為自己的事在愛的紐帶下變成了大家的事。

第37天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愛父母,又如何能真心愛別人

從前,村子裏有一戶窮苦人家,家裏有四口人,爺爺、爸爸、媽媽和孩子。爺爺辛辛苦苦地勞動了幾十年,年紀太大了,不能再幹活了,隻好依靠兒子和兒媳婦養活他。而他們卻把他當作一個沉重的包袱。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老人家的身體也越來越糟糕,甚至吃飯時筷子也拿不穩了。他很需要別人幫忙,可是兒子和兒媳婦都不願意照料他,他經常挨凍受餓。吃著殘羹剩飯,穿著破衣爛衫。有時,孫子看不過去,就把自己的一份分給爺爺吃。但如果被父母看見,他就會挨一頓臭罵,說他糟蹋糧食。

他們這樣對待老人,使老爺爺心裏很難過,於是老人經常嘟嘟囔囔地抱怨,兒子兒媳不去設法安慰老人,反而一再重複刺激人的話:“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老而不死是為賊。”“老牛腳步不穩,老頭抱怨不休。”情況越來越糟糕,老人越來越話多,兩口子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他們實在容不下老人了,就開始悄悄地商量擺脫他的辦法。他們決定把老人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把他一個人留在那裏。丈夫說他要到市場買一個背簍——用竹子編成的大筐子,把老爺爺裝進去背到遠方。

丈夫對妻子說:“我要把他送到一個非常非常遠的地方,讓他沒法回家,我把他放在路旁的大樹下麵,也許有人會可憐他,會照顧他的。”

“可是鄰居知道了會怎麼說呢?”妻子問,“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老家夥不在家的。如果他們問起他,我們怎麼回答呢?”

丈夫說:“就說,他要我們把他送到一個好地方去,他願意在那邊平平安安地度過晚年。”

他們就這樣商量好了,但沒有想到他們的話全被孩子聽見了。父親到市場去買背簍,等他一出門,孩子就問母親:“媽媽,你們為什麼要把爺爺趕出去?”

“不,不!”母親連忙回答,“我們不是把爺爺趕出去,當然不是。你看,家裏沒有人好好照顧他,因為你爸爸和我一天到晚都忙著幹活。你爸爸這才決定把爺爺送到一個地方去,在那裏,他可以得到多一些照顧。”

“那個地方在哪兒?”孩子問。

“啊,遠得很。那個地方你不認識。”

“在那兒誰照顧爺爺呀?”

“你不用擔心。那兒會有很多善心人出來照顧他的。”母親這樣說,好讓他放心。傍晚的時候,男人背著一個大背簍回來了。他要等到天黑之後,才采取行動,因為他不願意讓鄰居看見他的勾當。天完全黑了,他把老爺爺放進背簍裏。

“你這是幹什麼?”老人緊張地問,“你要用背簍把我背到哪兒去呀?”

“爸爸,你知道你兒媳婦和我再也養不起你了。所以我們決定把你送到一個好地方,在那邊每一個人都會對你很好的,”兒子回答,“在那邊你會舒服多了。”

但老父沒有被他蒙騙,他立即明白了他們的詭計。“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他喊道,“你不想想我撫養了你多少年……你現在卻這樣對待我!”他大聲詛咒他的兒子和兒媳婦,然後放聲大哭。兒子生氣了,他猛—下把背簍背在背上,很快地離開了家。

孩子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在茫茫的黑夜裏,在他快要看不見他父親的時候,他高聲喊道:“爸爸,就算你要扔掉爺爺,也請你把背簍保管好,把它給我帶回來。”

父親被這句話弄得莫名其妙,他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問:“孩子,這是為什麼?”

孩子天真地說:“因為將來我還用得著它,你老了之後,我也得把你扔掉呀。”

聽了孩子的話,父親雙腿打戰,一步也邁不動了,他轉過身子,把老人背回了家。

■ 哈佛啟迪 ■

人總是會老的,老了就嫌棄,還有人性嗎?做兒子的過於驕矜,眼裏就沒有父母,自然不會孝順。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愛父母,又如何能真心愛別人?有的人之所以對生命做不到深刻透徹的認識,總認為做孝子難,是因為還沒有意識到愛父母的責任。

第38天 我們沒有任何借口不去關注父母的生活

二月間的日本東北地區,戶外寒風刺骨,在稅務所供職的林先生遲遲不願出門公幹。他並非懼怕寒冷,而是不想去木村家催收稅款。他知道,經營紫菜店的木村先生年紀大,小孩又多,生活異常困苦,已無法按時交納稅金。

但出於責任感,小林還是冒著凜冽的北風來到了木村的紫菜店。店裏的人都不在,他估計他們到江灣去采紫菜了。小林沿著堤岸來到江灣,果然看見木村一家人在那裏。年老的木村夫婦赤足泡在海水裏,正忙著采摘紫菜。不但如此,連4個上小學的女兒也都挽起衣袖,不惜裸露嫩白的手臂浸在海水中。

心地善良的小林想:“這樣寒冷的天氣,這樣辛苦地工作著,還交不起稅金,實在太可憐了。”見此情景,小林竟不忍走過去催交稅金了。

“不管怎樣美麗的手,那樣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水裏,不粗糙才怪呢!市麵上有長筒膠鞋,但為什麼沒有長筒膠手套呢?母親那雙每天用冷水洗衣洗菜的手,也一定很痛吧?”在回家的路上,小林想到了這樣一連串問題。“難道不能發明一種防水手套嗎?”

勤於思考的小林捕捉到了發明創造的靈感。他開始閱讀有關書籍,研究製造防水手套的方案。經過一係列思考和實驗,小林終於用模具反複浸膠後剝離薄膜的方法製作出方便實用的防水手套。

從此,小林的媽媽和木村家的女兒不用再將雙手直接浸泡在冷水中了,他心中甚感寬慰。後來,他的發明被三興化學公司看中,很快被商品化為暢銷商品。富有同情心與孝心的小林獲得了一筆為數可觀的專利轉讓費。

■ 哈佛啟迪 ■

看見別人的苦難,想起自己母親的苦難,從而有了發明防水手套的靈感,可見這是寄托孝心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發明,洋溢著人性的光輝。雖然不可能人人去搞發明,但我們沒有任何借口不去關注父母的生活。我們要多了解他們有什麼困難,主動地去幫助他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