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在暴露弱點的關頭:(2 / 3)

丈夫嫌棄妻子形象有礙觀瞻,便自作主張簽署整形協議,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寶貴的禮物”。結果,妻子的形象雖然完美了,但她的心裏卻留下了陰影。

人生幾乎是沒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大都隻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是人生最真實的模樣。許多人喜歡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沒有幾個人能追求到,於是就有了痛苦,有了失落感。其實這大可不必,隻要認清生活本就沒有絕對的完美,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自損名聲解除別人的戒心,得大於失◎

心機解讀

人們往往趨向正麵名聲,總是想方設法來掩飾或者規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將自己陽光的美好一麵示人。然而,真正的會用心機者卻不然,他們懂得利用機會適度地將自己的缺點坦率地表達出來,因而得到他人的信賴。

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都有被人需要和尊重的需求,也有超越別人獲得心理優越感的需求。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生存,難免要迎合別人的某種需要,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做一些犧牲,甚至在必要時要故意貶損自己的聲名,消除他人的戒心,以此增加自身的安全係數。這樣的做法雖然對自身的聲望有所貶損,但總體來說還是得大於失的。

心機案例一

劉邦患有嚴重的“猜疑症”,他的很多屬下都曾遭到過猜疑和嫉恨,有的甚至還被迫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因功進位為相國,加封五千戶。群僚都向他道賀,唯有東陵侯召平對他說:“您將從此惹禍了!”蕭何驚訝地問:“為什麼?”召平解答:“主上連年出征,甚至親冒矢石,隻有您安然地待在都中,雖未遭受兵戈之勞,卻又得到加封。表麵上看是看重您,實則是對您不放心。”蕭何聽聞之後,認為很有道理,便向召平詢問計策。召平說:“您不如接受主上的加封,再把家裏的私財全部拿出來交給主上,充作軍需,也許可以免遭禍害。”蕭何按照召平之意行事,果然討得了劉邦的歡心。

後來,在討伐英步期間,蕭何仍然留在關中督運糧草。劉邦多次詢問押運糧草的官員蕭何近期的情況,押運官都說他體恤百姓,操辦糧草軍械等等。蕭何不明白劉邦為何這樣問,直到一位幕僚提醒他:“您可能要遭滅族了!”蕭何一聽,大驚失色。

幕僚說:“您如今是相國,功居首位,不可能再給您加封什麼了。皇上屢次問您在做什麼,顯然是怕您久居關中,深得民心。那樣的話,主上對您的疑忌就更深了。”最後,幕僚為蕭何獻上一計,讓蕭何多買田地激起民憤。押運官回到前線後,將蕭何強買民田而招來謗議的事情稟告了劉邦,劉邦果然很寬慰。

不久之後,淮南平定,蕭何向回都養傷的劉邦問疾,劉邦將謗書交給蕭何,讓他自己向百姓道歉。蕭何補上田價,或將田宅退還給原主,消除了謗議,也保全了自己。

蕭何在和劉邦的博弈之中,懂得放低姿態,自汙而保全自己,盡管有損形象,有些許不甘,但這總比傷及性命要好得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然而,若是一站到高處就想要迎風高呼,那就可能讓自己落入一個五光十色卻又危險至極的陷阱之中。人們常說“樹大易招風”,實際上就是說一個人處於更高的位置時,不要得意忘形,若是沾沾自喜,居功自傲,過分張揚,不僅會讓自己不思進取,還可能會因此而葬送擁有的一切。

因此,為人處世一定要懂得:身處“高處”之時,要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和舉止,不得越雷池半步。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必要時甚至得“夾著尾巴做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更是生存的基本法則。

心機案例二

有一次,在英國王室的宴會上,溫莎公爵邀請了印度當地居民的首領。

宴會結束的時候,侍者給每一位客人都端來了洗手盤。洗手盤十分精巧,銀質的盤裏盛著亮晶晶的水。印度客人們以為此水是用來喝的,便端起盤來一飲而盡。見此情形,作為陪客的英國貴族們驚詫得目瞪口呆,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主人溫莎公爵。

然而,溫莎公爵神色自若,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他一麵與客人們談笑風生,一麵也端起麵前的洗手水,像印度客人一樣非常“體麵”而“痛快”地將水喝完。就這樣,整個宴會完滿地取得了成功。

溫莎公爵如此“作賤”自己,實則是大智之舉。他不僅使原本可能造成的難看與尷尬頃刻化解,也使宴會取得了預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這一舉動使得英國國家的利益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

溫莎公爵是個貴族之首,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他也隻能自損形象,若無其事地喝下洗手水。因為隻有規避矛盾,事情才可能會圓滿解決。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好好學習他的這種智慧和大度。

在人生的旅途上,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讓人難堪的場麵。這時你如果能沉著應對,學會適時地自貶,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自貶聲譽的招數,可以變相地達到讓人自在的目的。

如果在小事上讓對方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那麼最後出大醜的就是自己,所以為了辦成所求之事,有時完全可以適度地舍下麵子,也許這正是眾多成功者為什麼總能使對方心服口服、心甘情願為之辦事的秘訣。

◎暴露缺點,甩掉遮掩短處的包袱◎

心機解讀

人是萬物之靈,是大自然的精品,是造物主的傑作。這固然有許多值得誇耀的成分,但並非完美無缺。因此,人應該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暴露自己的缺陷,若一味地為自己的錯誤辯解、為缺陷辯護,將會犯下更大的錯誤。這就如同為了一句謊言,就必須用更多的謊言來辯解、修飾一樣。

任何人都希望剛開始的時候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點無可厚非,但關鍵是要把握住“度”,一旦做得過火就會得不償失。真正有見識的人從不刻意去花費過多的精力去掩飾自己的醜陋,這樣才不至於將自己置身於險情當中。

一味地討好和迎合別人都是虛偽的,隻有顯現短處、暴露缺陷的人才能活得真實自在,且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因而,他們往往能夠活得清新自然,也能夠在交際舞台上拋卻心理包袱,輕鬆應戰。

心機案例一

戰國時期,由於魏文侯敬賢尊聖,仁愛治國,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各諸侯國都欽羨魏國。

大臣魏成子聲望頗高,魏文侯就讓他舉薦賢人。魏成子舉薦了子夏、田子方、段幹木三人,並且強調說:“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博學多識,主公如有疑難,盡可向他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