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在那陡峭的山崖鬆樹泰然屹立,俯視著蒼茫大地,它經過歲月的洗禮,在風霜雪雨裏毅然挺拔,鬱鬱蔥蔥。不錯,暴雨摧鬆,鬆色越蒼。
鬆樹沒有春日裏桃樹的嬌豔,也沒有夏日裏梧桐那碩大的葉片,更沒有秋日裏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隻是冬日裏的穿著樸素綠色外套的樹而已。
鬆樹的葉子呈針狀,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每一個都尖銳有力好像有一種精神在支撐著它們。它的果實也很有特點:是一個橢圓形的,分成一層層的花瓣。果實躲藏在由“稻草”擺好的家裏,就好像是保護房子的戰士和風雨的遮陽傘、擋雨棚。還是那種力支持它們的信念,去保護果實。
鬆樹總是隨遇而安,從不會因為出生地的不同而怨天尤人,即便是生長在懸崖峭壁旁、荒山野嶺中她都能夠頑強地成長。無論春秋冬夏,高高的山頂上,低窪的山穀間,懸崖峭壁處,怪石嶙峋間,到處都有她搖曳多姿的身影,她用滿臉微笑書寫春天的詩意,用如蓋的綠蔭裝點夏日的清涼,用生命的綠譜寫秋天火紅的樂曲,用堅強不屈在風雪冰霜中改寫隆冬的寒意。腳下的那片紅土地則是她全部的信仰所在,不管生死從不挪移。如果說鬆樹的種子是一種漂泊,那麼鬆樹則是一種停留,一種執拗的追求。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著鬆樹那樣堅強意誌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能夠占得重要的位置,並為時人和後人所敬仰。他的言語行動,表現出有定力、有作為、有主見、有目標,而又必求達到其目標。他堅定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有如急矢之趨向紅心。在這樣堅強的意誌之下,一切的困難與障礙也便冰雪消融了。目標明確,意誌堅定的人的內心是蘊藏著一種促使其成功的力量的。
假若一個人從某天起把自己變成一個意誌堅定的人了,那麼,從那一天起,他就是一個新生的人。他的耳目所接觸的四周都已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昨天還在包圍和困擾他的種種恐懼、狐疑、不快及罪惡的試探,現在都消失不見了。因為,他內心的堅定的意誌已經把那些煩惱與障礙驅趕走了。他的生命現在是統一而不是混亂,積極而不是消極。他原本沉睡的能力,現在已是呼之欲出了。
有些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會為心中的那一個夢想而孜孜以求,而當他遇到了一些困擾的事情,他就會終止自己的努力。他常常會懷疑自己,現在的事業究竟與自己的性情是否適合。一遭遇挫折,他就是灰心喪氣;一聽到別人在別種事業上得到成功,就會心生妒忌,而要想自己也向那方麵去嚐試。
假若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事業采取一種觀望遊離的態度,則可斷定,他還沒有一個堅定的意誌,他的事業總還與他的天性不盡適合。
我們每一個人在心中都要有一個堅定的意誌,找到自己最高的理想或目標,並且為它的實現而堅持不懈,不管是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不會放棄追求、停止努力。
※ 得意泰然,失意淡然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這是禪宗的境界,也是平常心的體現。“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人生有得意的時候,也會有失意的時候,得意的時候我們要泰然,失意的時候我們要淡然。隻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會走得太累。
聰明的人要學習那在瀑布聲中依然能夠高臥酣睡的小鳥,不為身邊的環境所牽掣困擾。成功了,不驕傲自滿;失敗了,不灰心喪氣;光明時不自誇,黑暗時不痛苦;順境時不忘痛苦,逆境時淡定自若;在高位時不張狂,在下層時不要怨;順風順水、春風得意時,而能夠居安思危;倒黴背時、屢戰屢敗時,也能夠歡笑開懷。這就是修養。
有一個人給兩個畫家出了一個題目,這個題目是“安靜”。要兩位畫家各畫一張表達同一意思的畫。第一個畫家畫了一個湖,湖麵平靜,好像一麵鏡子。另外還畫了些遠山和湖邊的花草,讓它們倒映在水麵,也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個畫家則畫了一個急湍直瀉的瀑布,旁邊有一棵小樹,樹上有一根小枝,枝上有一個鳥巢,巢裏有一隻小鳥,但那隻小鳥正在窩裏睡覺。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第二個畫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靜的真義,第一個畫家所畫的湖麵,不過是一池死水罷了。真正的安靜是內心,而非表麵。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諸多方麵的失意。當你遇到諸如,工作發展不順利,愛情友情出現危機等等人生不如意時一定不要鑽牛角尖,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永遠地一帆風順的,也沒有誰會永遠地經曆挫折坎坷,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即使天塌下來還有個高的人頂著呢,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得意時也要有所收斂不可忘形,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或幾次的成功就沾沾自喜起來,把以前的痛苦與艱辛拋到九霄雲外,那是十分危險的。失意時,也不要認定那是你人生的宿命。不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的生活中,凡是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經曆過失敗與挫折的洗禮。
人活一世,不容易,理應坦坦蕩蕩,問心無愧。快樂痛苦、成功失敗、失意得意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體驗,少了哪一個人生都是有缺憾的,不完美的。
※ 淡然者強,暴躁者弱 ※
人生淡然是最美,給自己留一份淡然,生命自然就會變得天高雲淡。處世淡然者是最強,暴躁者才是最弱。美好幸福的人生,其實正是對那份平淡生活的執著與堅守!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意或挫敗也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坦然地麵對喜悅,麵對收獲,當我們的人生遭遇失敗或挫折的時候,有人會不知所措,有人會心灰意冷,有人會大驚失色,甚至有人痛不欲生……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確如此。士子落第、將軍被擒是古人常說的失意事。齊梁文人鍾嶸說,楚臣去境和漢妾辭宮,即屈原被楚王趕出國門,昭君出塞與匈奴和親也都飽含人生的悲歡離合。宋代王安石也有言:“人生失意無南北。”
在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不如意之事。人生猶如一個精彩紛呈的大舞台,生旦淨末醜,唱什麼的都得有,缺了哪個角色,戲都不精彩。麵對人生的失意,我們應該以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強的意誌去坦然地麵對。
人生遭遇失意並不可怕,隻要我們坦然去麵對、頑強地去拚搏,失意終會變成得意。陶朱公範蠡政界失意,險遭勾踐毒手,看破紅塵後遂攜西施乘一葉扁舟趁著夜色逃往他鄉,以販賣為生,終成富甲天下的巨賈,被後世尊為商人鼻祖;李白官場失意,雖在長安混跡多年而終無所獲,激憤之中“鬥酒詩百篇”,成了“詩仙”;愛迪生學業失意,老師稱之為“笨小孩”,並被多次攆回家,幸得慈母諄諄教誨,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生中擁有包括電燈在內的一千三百多種發明,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裏根在電影界極其落魄,盡扮演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卻在政界春風得意,連選連任,是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
麵對人生的失意,退縮、逃避、恐懼、哭泣等都是無濟於事的,隻有敢於麵對、接受挑戰並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去戰勝它,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古今中外的偉人及其他所有成功者無一例外。他們用失意來磨自己的劍,拿失意來祭自己的旗,把失意當成前進的動力,時刻用失意去警醒自己、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永不言敗,愈挫愈強,奮鬥不息,終有所成。換個角度去看,失意其實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失意會讓人反省自己過去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警醒我們不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失意能夠讓一個人在痛苦的煎熬中頭腦清醒,變得聰明睿智、更加成熟老練;失意促使一個人不斷地修正、完善自己,增加閱曆和見識,變得更加強大。當然,失意能否收到這樣的積極效果,關鍵在於一個人對待失意的態度。
一個人生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大老遠地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一個叫釋圓的老和尚,沮喪地對釋圓老和尚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老和尚如入定般坐著,靜靜聽著這位年輕人的歎息和絮叨,什麼也不說,隻是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小和尚答應著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和尚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麵前的茶幾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些茶。”年輕人俯首看看杯子,隻見杯子裏微微地飄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釋圓說:“貴寺怎麼用溫水衝茶?”釋圓微笑不語,隻是示意年輕人說:“施主請用茶吧。”年輕人隻好端起杯子,輕輕呷了兩口。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年輕人又呷了兩口,細細品了又品,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釋圓笑笑說:“這是閩浙的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年輕人聽說是上乘的鐵觀音,又忙端起杯子吹開浮著的茶葉呷兩口又再三細細品味,還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